[发明专利]碳化硅介孔阵列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314566.1 | 申请日: | 2014-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88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 发明(设计)人: | 谈嘉慧;何鸿;张永平;陈之战;石旺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B81B7/04 | 分类号: | B81B7/04;B81C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31272 | 代理人: | 周云 |
| 地址: | 2002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碳化硅 阵列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碳化硅介孔阵列材料,其特征在于,包含基于n型重掺杂4H-SiC衬底,厚度为300~500μm,双面抛光,经电化学刻蚀制备的在C面的4H-SiC介孔阵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化硅介孔阵列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掺杂n型4H-SiC晶圆片为经过PVT法生长的晶锭经定向、切割、双面抛光,双面CMP抛光得到的工业化晶片,面积为100㎝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化硅介孔阵列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孔径范围为18-30nm,孔壁厚度范围为18-30nm,多孔层厚度范围为19-25μm,刻蚀面积为1㎝2圆形刻蚀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化硅介孔阵列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导铜箔胶带经过裁剪均粘附于面积为1㎝2的4H-SiC的Si面上,形成肖特基接触,采用导电银胶作为样品与铜箔的粘附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化硅介孔阵列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极杆长为10cm,杆身导电材料为铜,其外包覆聚四氟乙烯,杆底端是与杆呈直角的铂网,铂网面积为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化硅介孔阵列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重掺杂4H-SiC衬底厚度为320μm,所述最佳介孔孔径为19nm,孔壁厚度为20nm,多孔层厚度为24n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化硅介孔阵列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1,清洗样品氧化层并切割处理;
步骤2,将双导铜箔裁剪成面积为1cm2样品的方形,然后均匀粘附于样品Si面;
步骤3,将样品固定于刻蚀槽体阳极位置,将铂网阴极至于阳极正上方2cm处;
步骤4,配置氢氟酸49%:乙醇99%:双氧水30%=3:6:1体积比的混合液作为电解液;
步骤5,设定频率为2500Hz的正向电流,正向电流100%,电流密度为40mA/cm2,正向占宽比为50%的恒流脉冲,开启电源,总时间为7min;
步骤6,取出样品将其浸泡于乙醇99%溶液中2min,然后用N2吹干,即获得所述的碳化硅介孔阵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师范大学,未经上海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456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核桃破壳机
- 下一篇:转向架翻转用连接接口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