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306362.3 | 申请日: | 2014-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8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 发明(设计)人: | 付涛;赵飞;王海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3/00;F21V8/00;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市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 ||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10)和导光板(20),其中,所述导光板(20)包括出光面,且所述光源(10)与所述导光板(20)的侧面或远离所述出光面的端面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光效增强介质(40),所述光效增强介质(40)填充在所述光源(10)与所述导光板(20)之间,和/或所述光效增强介质(40)涂覆在所述导光板(20)的所述出光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效增强介质(40)为折射率大于1的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效增强介质(40)为硅胶材料和/或高分子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效增强介质(40)为透光率大于80%的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效增强介质(40)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树脂、或聚甲基丙烯酸树脂、或聚碳酸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10)与所述导光板(20)的侧面相对设置,且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量子点管(50),所述量子点管(50)设置在所述光源(10)和所述导光板(20)之间;其中,所述光效增强介质(40)填充在所述量子点管(50)与所述光源(10)之间和/或所述量子点管(50)与所述导光板(2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10)与所述导光板(20)的侧面相对设置,且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量子点膜(60),所述量子点膜(60)与所述导光板(20)的出光面相对设置;其中,所述光效增强介质(40)填充在所述量子点膜(60)与所述导光板(20)之间,和/或所述光效增强介质(40)涂覆在所述量子点膜(60)的远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液晶面板(30),所述液晶面板(30)与所述导光板(20)的出光面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效增强介质(40)填充在所述导光板(20)的出光面与所述液晶面板(30)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反光板(70),所述反光板(70)与所述导光板(20)的远离所述出光面的端面相对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10)与所述导光板(20)的远离所述出光面的端面相对设置,且所述光效增强介质(40)填充在所述光源(10)与所述导光板(20)之间,和/或所述光效增强介质(40)涂覆在所述导光板(20)的出光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量子点管(50),所述量子点管(50)设置在所述光源(10)与所述导光板(20)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量子点膜(60),所述量子点膜(60)与所述导光板(20)的出光面相对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636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用灯具以及车辆的后面板
- 下一篇:光源模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