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免疫复合物吸附细胞的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300880.4 | 申请日: | 2014-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3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 发明(设计)人: | 易银沙;张万明;朱海强;邹义洲;许澎;刘彩云;袁炳秋;吴小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赢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15/869 | 分类号: | C12N15/869;C12N5/10;G01N33/56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0013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免疫 复合物 吸附 细胞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胞制作的方法,具体是一种免疫复合物吸附细胞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免疫复合物:抗体与抗原结合所得到的一种复合物称为免疫复合物,是由各种免疫细胞吞噬细菌,病毒,致敏物质共同死亡后结合而形成的,所以又称抗原--抗体复合物。它在正常情况下,小分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被肾小球滤过排出,大分子不溶免疫复合物被巨噬细胞吞噬消灭,这是机体防御机制的一部分。但在某些情况下,抗原与抗体在体内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基底部,从而激活补体,被激活的补体,发挥溶解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作用。
永生化细胞:一种细胞生物学术语。指动物细胞脱分化失败,受到病毒感染,外源恶意代码转染,辐射或药剂作用后,细胞分裂次数限制机制和DNA检查-自毁机制失灵,导致具有无限分裂生长的能力的过程。细胞永生化是癌变的必经途径。
抗原和相应抗体结合形成的物质称为免疫复合物。由于免疫复合物能在循环血液中检测到,故亦称之为循环免疫复合物。它和补体、其他免疫活性物质结合,沉积在血管壁,可导致组织损伤及血管炎,引起一系列的疾病,如红斑狼疮。免疫复合物在体内存在有两种方式,一是存在于血液中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一是组织中固定的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的检测技术可分为抗原特异性方法和非抗原特异性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免疫复合物中的抗原性质不太清楚或非常复杂,所以抗原特异性方法并不常用。
根据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抗原-抗体的已知或未知的将CIC分为两大类,前者为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如乙型肝炎的HBsAg-抗-HBs,甲状腺蛋白抗原-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后者为非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如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抗原与抗体在体内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基底部,从而激活补体,被激活的补体,发挥溶解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作用。
免疫复合物的疾病有:
1)血清病:是由大小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壁,补体、吞噬细胞参与反应所致。
2)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炎:是由链球菌可溶性抗原与抗体结合,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激活补体,吸引中性粒细胞,释放各种酶类损伤肾小球所致。
3)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类风湿因子与免疫球蛋白IgG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关节骨膜、皮下组织等处引起类风湿关节炎等。
4)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疾病的一种,其病理机制还未明确,但患者血清中常含有多种自身抗体和大量致病性循环免疫复合物(circμLating immune complexes,CIC),CIC的出现会激活补体,并沉积于毛细血管壁、肾小球基底膜以及其他血管外组织中,造成炎症反应和免疫病理损伤。
免疫复合物的检测技术可分为抗原特异性方法和非抗原特异性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免疫复合物中的抗原性质不太清楚或非常复杂,所以抗原特异性方法并不常用。根据免疫复合物的物理学、免疫学和生物学特性,已经设计出很多检测CIC的方法。
(一)物理测定法
1.聚乙二醇法
聚乙二醇(PEG)是乙二醇聚合而成的无电荷形多糖分子,分子量变化范围较大,常用的分子量是6000。用3%~4%浓度的PEG可以选择性地将大分子免疫复合物沉淀下来,其作用机制尚不甚清楚。将PEG溶液与待检血清混合,置4℃冰箱过夜后离心,将沉淀物用PEG溶液充分洗涤,重新溶解于0.01mol/L的NaOH中,在波长280nm下测量溶液的吸光度;也可利用散射比浊法直接测定PEG沉淀的免疫复合物;以不同浓度的热聚合IgG作为参考标准来计算CIC的含量。
聚乙二醇法简单易行,可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但此法易受多种大分子蛋白和温度的干扰,特异性稍差。PEG法还特别适用于沉淀获得CIC,再进行解离分析其中的抗原与抗体。
2.冷球蛋白测定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血清中的免疫复合物具有可逆性冷沉淀的特性,于4℃冰箱中放置1~3天可自发地沉淀下来(参见第二十六章);此种情况多见于冷球蛋白血症,所涉及的抗原包括自身的IgG、IgM、核苷酸、肿瘤相关抗原、肾小管上皮、甲状腺球蛋白、红细胞基质等,还有外源性抗原如乙肝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牛白蛋白和马蛋白等。
(二)补体相关测定法
IgG和IgM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重链CH2区的补体结合点暴露,可以固定C1q并激活补体的系列反应,这是利用补体有关技术检测免疫复合物的基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赢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长沙赢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08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