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桃树枝为主要原料制造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97998.6 | 申请日: | 2014-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2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刘二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二保 |
主分类号: | D21F13/02 | 分类号: | D21F13/02;D21H1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白凤武 |
地址: | 017000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桃树 主要原料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工造纸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以桃树枝为主要原料制造纸的方法。
背景技术
手工造纸又叫土法造纸,是指由发明造纸术经历代流传的,不用机械或仅用非常简单机械的手工造纸方法,其主要原料是麻类、树皮、竹子和稻单;麻类有大麻、苎麻、亚麻、青麻、黄麻等;树皮有桑皮、构皮等;竹子的种类较多,用得最多的是毛竹和慈竹。而现有的手工造纸工艺复杂,且手工造的成品纸功能单一、使用范围有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桃树枝为主要原料制造纸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以桃树枝为主要原料制造纸的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原料处理;
所述原料包括桃树皮、龙须草、檀皮;上述三种原料的处理方法相同;需经过剥皮、沤料、蒸料、踩料、洗料、晒料;以桃树皮为例,具体如下:
①剥皮
将桃树枝的皮剥下来,放在日光充足的地方暴晒七天,至树皮干透打捆入库;
②沤料
首先将晒干的树皮放在水中浸泡七天,然后把浸湿的桃树皮用钩子挑起,在盛有石灰水的木桶里浸泡,让桃树皮沾满石灰水,将桃树皮堆在一起即可;在堆置时,为了防止倒塌,外围部分要堆叠整齐;堆沤过程中,桃树皮产生热量,为制造良好的纸浆打下基础;
③蒸料
蒸料是把沤好的桃树皮放置在蒸锅里蒸煮,其目的是将粘连在纤维之间的果胶、木塑除掉;蒸料时将桃树皮放入蒸锅内,为了防止桃树皮掉在锅内,先在锅内放置木头和树枝作为支撑;在木头和树枝上码放桃树皮;码放时,桃树皮呈圆环状排列,要求桃树皮之间没有间隙,最后封顶,保证蒸汽不外泄;蒸料时,保证蒸锅温度在100℃-110℃,蒸煮时间为30小时。
④踩料
所述踩料是对桃树皮进行踩踏,使桃树皮中的纤维分解,有利于纸浆的形成;具体为:将蒸煮过的桃树皮从蒸锅内挑起,放置在蒸锅一侧,操作人员对桃树皮踩踏;将桃树皮由褐色踩成乳白色;之后重新对桃树皮重新打捆,放置9-10天即可进入下一程序;
⑤洗料
对踩过的桃树皮进行冲洗,进一步除去桃树皮中的果胶和木塑;洗料后将桃木皮浸泡在水中48小时,并重复洗料,确保桃树皮中的果胶和木塑完全冲净,然后把洗好的桃木皮进行分丝处理;
⑥晒料
所述晒料是利用日光照射,将桃树皮晒成白色;桃树皮排列均匀;在晒皮过程中对桃树皮进行翻整,晒料时间为七天;
第二步:纸浆制作;
所述纸浆制作包括分选、打浆、切浆、踩浆和制浆;具体为:
①分选
所述分选是经晒料后的将桃树皮进行检查,将桃树皮中的杂质筛除;分选具体操作时,操作人员将桃树皮倒在分选台上,所述分选台是由竹片编成的带有小孔的台子,为现有设备。
②打浆
所述打浆是将桃树皮敲打成饼状,使桃树皮中的纤维分丝、绉化,形成“饼皮”;
③切浆
切浆是将饼皮切成小块;
首先在饼皮摆在一起,在所述饼皮上放置长条形的皮条,用绳子将饼皮和皮条捆绑在一起,使饼皮固定在一起;使用切刀将饼皮切块;
④踩浆
将小块的饼皮踩成糊状,形成浆料;
把切成小块的饼皮放入一个大缸里,再加入浓度为3%的石灰水,所述饼皮与石灰水的重量百分比为2:1,所述石灰水的作用是,为了防止纸浆被虫子腐蚀;踩浆时,操作人员将靴子冲洗干净,在进入踩浆车间,因为靴子直接与饼皮接触,如果带有杂质,就影响纸浆的质量。
⑤制浆
所述制浆是把原料的浆料混合起来,经过搅拌,形成纸浆;为了使原料混合充分,采用半机械的搅拌方式,将上述桃树皮、龙须草、檀皮的浆料倒入制浆机中,经过制浆机旋转,所述桃树皮、龙须草、檀皮的浆料混合在一起;把纸浆倒入捞纸池中,用木棍搅拌,使纸浆纤维溶解在水中即可进入下一工序;
第三步:纸张制作;
所述纸张制作包括捞纸、榨干、烘纸和晒纸,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二保,未经刘二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79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岩土干湿循环实验装置
- 下一篇: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