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教练车副转向系统及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96883.5 | 申请日: | 2014-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5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1/04 | 分类号: | B62D1/04;B62D1/16;B62D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教练车 转向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在此处键入技术领域描述段落。本发明涉及一种教练车副转向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汽车驾驶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的普及,现在学车人数也逐年增加,学员学习驾驶过程中由于驾驶操作还不熟练,加上紧张情绪,难免出现错误操作,这些错误操作可能会危及车辆甚至人身安全。目前国内教练车主要配备副制动器,基本上都没有配置副转向装置。因此,在紧急情况下教练员只能采取紧急制动,但是却很难改变汽车的行使方向,从而难以有效的避免由学员的错误操作所引发的事故。在国外虽然出现过装备副转向系统的教练车,但是主、副转向盘一般通过纯机械式连接,当学员驾驶车辆出现错误操作即将发生危险时,教练员想要实现对车辆的控制,必须先拨动拨叉,然后才能控制方向盘转弯,操纵很不方便,难以及时的实现对车辆的有效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教练车副转向系统及控制方法,能够克服上述缺陷,及时识别教练员通过副转向系统施加在车辆的操作意图,及时断开主转向系统对教练车的控制,改由副转向系统控制教练车,并保证控制过程操作方便、可靠性高。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教练车副转向系统及控制方法涉及的装置包括:主转向盘(1)、第一电磁离合器(2)、第一小齿轮(3)、第一角位移传感器(4)、减速机构(5)、主转向柱(6)、转向器(7)、转向轮(8)、蓄电池(9)、副转向柱(10)、轴承(11)、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第二小齿轮(13)、副转向盘(14)、负载传感器(15)、车速传感器(16)、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7)、第一机体(18)、第二电磁离合器(19)、助力电机(20)、第二机体(21)、电子控制单元(22);在学员正常练习或者教练员教学过程中教练车由所述主转向盘(1)控制,当学员错误操作导致危险情况时,教练员及时转动所述副转向盘(14),当所述副转向柱(10)转角超过电子控制单元(22)中预设的角度值时,教练车由所述副转向盘(14)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检测第二角位移传感器信号(12),然后进行步骤2。
步骤2、判断副转向柱(10)转过角度的大小是否超过电子控制单元(22)中预设的角度值:若测得角度大小超过预设角度值,则判断为副转向系统介入,控制转向,然后进行步骤3、步骤4;否则判断为副转向系统不介入,然后进行步骤6。
步骤3、电子控制单元(22)将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信号代替第一角位移传感器(4)信号,电子控制单元(22)继续接收并处理负载传感器(15)信号、车速传感器(16)信号、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7)信号和助力电机(20)反馈电流信号,然后进行步骤4。
步骤4、电子控制单元(22)控制第一电磁离合器(2)断开,使主转向盘(1)对第一角位移传感器(4)没有角度输入,然后进行步骤5。
步骤5、车辆转向完全由副转向盘(14)控制,然后回到步骤1。
步骤6、第一电磁离合器(2)持续闭合,然后进行步骤7。
步骤7、车辆转向继续由主转向盘(1)控制,然后回到步骤1。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为:
1、教练员每完成一次教学不需要下车和学员互换位置继续教学,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2、教练员可以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对学员的驾驶操作进行监督指导:当学员操作错误将要发生危险时,教练员可以通过副转向盘(14)及时调整车辆行驶方向,避免危险发生。
3、电子控制单元(22)通过对比接收到的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2)信号和电子控制单元(22)中预设的角度值的大小,判断副转向系统是否控制转向,使得控制更加准确,灵敏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教练车副转向控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教练车副转向系统及控制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主转向盘;2、第一电磁离合器;3、第一小齿轮;4、第一角位移传感器;5、减速机构;6、主转向柱;7、转向器;8、转向轮;9、蓄电池;10、副转向柱;11、轴承;12、第二角位移传感器;13、第二小齿轮;14、副转向盘;15、负载传感器;16、车速传感器;17、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8、第一机体;19、第二电磁离合器;20、助力电机;21、第二机体;22、电子控制单元。
下面结合实施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68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