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织培养法生产富硒大米蛋白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94093.3 | 申请日: | 2014-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1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 发明(设计)人: | 付湘晋;林亲录;任佳丽;吴伟;吴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A23J1/12 | 分类号: | A23J1/12;A01H4/00 |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 43205 | 代理人: | 宁星耀;许伯严 |
| 地址: | 410004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织培养 生产 大米 蛋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营养食品的生产方法,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富硒大米蛋白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的调查研究(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2002)表明,我国相当部分人口膳食中锌、硒、锗、钙、铁、碘等微量元素摄取不足。就硒而言,世界上有2/3的地区、中国72%的县市缺硒。较常出现硒缺乏症的是正在发育的儿童、青少年、孕妇和乳母,开发富硒元素的营养添加物对提高我国人们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稻米是我国70%的人的主食,以稻米为矿质营养源具有符合人们饮食习惯、安全性高的优点。目前,稻米富集微量元素的方法主要有种植法和发芽法。如在种植过程中施用富硒肥生产富硒稻米已经实现产业化;富硒发芽糙米[杨椰, 王博, 胡小芳, 蒲云峰, 钟耕. 无机硒在糙米发芽中的有机转化及对糙米化学组分影响. 中国粮油学报, 2011, 26(9): 1-5]、富锌发芽糙米[李涛, 梁建芬, 方坚. 富锌发芽糙米的研制及其锌的HCl 提取率的变化研究. 食品科技,2007, 10: 64-67]、富钙发芽糙米[江湖,付金衡,苏虎,等. 富钙发芽糙米的生产工艺研究. 食品科学, 2009, 30(16): 83-85]、富铁发芽糙米[江湖, 付金衡, 苏虎, 王水兴, 张泓富. 富铁发芽糙米生产工艺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26) : 12703-12704]、富铬发芽糙米[高红梅, 丁志刚. 富铬发芽糙米对大鼠脂类代谢的影响. 中国粮油学报, 2009, 24(8): 1-3]均已有报道。
但是种植法和发芽法分别存在以下缺点:
(1)种植法富集效率低、生产周期长、富集浓度低
种植法生产富微量元素产品生产周期需3个月以上;种植法富集时,主要采用施微量元素肥,肥料中的微量元素只有一部分被作物吸收,大量微量矿质元素进入环境,损失较大;且被作物吸收的微量元素中又只有一小部分富集于可食用部位,富集浓度有限,所以种植富集法效率很低。
(2)发芽法产品口感差,其中纤维素结合态微量矿质元素利用率低
发芽法工艺以保留有种皮及胚的去壳谷物为原料,先浸泡,再保温保湿发芽,干燥。发芽法具有效率高的优点。但发芽谷物中大部分矿质元素集中分布在种皮中以低营养价值形态(如纤维素结合态)存在,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产周期较短,富集效率较高,且富集后的微量元素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程度较高的组织培养法生产富硒大米蛋白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织培养法生产富硒大米蛋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清洗:将新鲜糙米或稻米胚用自来水冲洗,洗去粘在表面的微生物和灰尘;
所述新鲜糙米或稻米胚优选当年采收之稻谷加工的糙米或胚;
(2)消毒:将经步骤(1)清洗的新鲜糙米或稻米胚用消毒液浸泡消毒5min-30min,然后再用无菌水清洗,共循环消毒-清洗1-5次;
所述消毒液为次氯酸钙溶液、次氯酸钠溶液、二氧化氯溶液、氯溶液、双氧水、臭氧溶液、酸性氧化电位水、过氧乙酸溶液、乙醇溶液或草酸溶液等;
(3)胚组织培养:
将经过步骤(2)消毒的新鲜糙米或稻米胚置于经过灭菌的发酵容器中,添加无菌浸泡液,在摇床转速80-110r/min、温度20-35℃下,发酵12-96h(优选48-72h);
或者将经过步骤(2)消毒的新鲜糙米或稻米胚置于经过灭菌的发酵容器中,添加无菌浸泡液,在15-35℃下浸泡4-24h,再置于发酵浅盘中,在 20-35℃下培养12-48h(优选 24-30h);
所述无菌浸泡液中含无机硒及植物生长调节剂;
所述无菌浸泡液无机硒中的硒元素的浓度优选为5mg/L-80mg/L,所述无机硒源优选亚硒酸钠和/或亚硒酸;
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2,4-二氯苯氧乙酸(2,4-D)、激动素(KT)、α-萘乙酸(NAA)、6-苄氨基嘌呤 (6-BA)等,所述无菌浸泡液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分别为:2,4-二氯苯氧乙酸(2,4-D)的浓度为0.5-6.5 mg/L、激动素(KT) 的浓度为0-2.0 mg/L、α-萘乙酸(NAA)的浓度为0-1.0 mg/L 、6-苄氨基嘌呤 (6-BA)的浓度为0-2.0 mg/L;
(4)收集培养物:采用离心或过滤的方法收集经步骤(3)培养的新鲜糙米或稻米胚,再水洗,打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未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40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制糖用焦香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