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安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85128.7 | 申请日: | 2014-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87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劳伦特·博达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吉亚内饰工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165 | 分类号: | B60R21/2165;B60R21/205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1216 | 代理人: | 童锡君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装置 | ||
1.车用安全装置(20),其适于面向安全气袋(30)设置,其包括:
-滑槽(21),其限定适于容纳所述安全气袋(30)的外壳(22)并界定所述安全气袋(30)的展开开口(23);
-翻板(24),其在所述安全气袋(30)处于非展开状态时至少部分地覆盖滑槽(21)的展开开口(23);
-柔性网,其在所述安全气袋(30)展开时将所述翻板(24)相对于所述滑槽(21)保留,所述柔性网(25)包括具有自由端(260)并限定网眼的连续金属丝(26),所述柔性网(25)在主方向(X)上从第一部分(27)延伸到第二部分(28),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在滑槽(21)处嵌入翻板(24)的紧固部件(31),第二部分嵌入在翻板(24)中,所述柔性网(25)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27,28)之间的接合部分(29);
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网(25)的接合部分(29)具有在所述主方向(X)上全面延伸的第一侧缘(290)和第二侧缘(291);
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网(25)的接合部分(29)的所述第一侧缘(290)和所述第二侧缘(291)不具有金属丝的外露自由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柔性网(25)的金属丝(26)是交织的且包括沿所述主方向(X)延伸的经丝(261)和至少一根大体上沿垂直于所述主方向的侧方向(Y)延伸的纬丝(262),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网(25)的接合部分(29)的所述第一侧缘(290)和所述第二侧缘(291)由所述纬丝(262)的返回回路(264)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网(25)的接合部分(29)的所述第一侧缘(290)和/或所述第二侧缘(291)具有金属丝(26)的自由端(260),并且,所述自由端(260)被材料的微滴(32)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网的接合部分(29)的所述第一侧缘(290)和/或所述第二侧缘(291)设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保护元件(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网(25)的接合部分(29)具有面向所述滑槽(21)的展开开口(23)的第一表面(292)和与第一表面(292)相对的第二表面(293),
-至少一些形成所述柔性网(25)的金属丝(26)包括折叠/往回折叠到所述第二表面(293)的末端部分(265),其中这些末端部分(265)具有环形,以及
-所述柔性网(25)的接合部分(29)的所述第一侧缘(290)和/或所述第二侧缘(291)由所述末端部分(265)的环的顶部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网(25)在主方向(X)上具有属于所述柔性网的第一部分(27)的第一末端边缘(270)以及具有属于所述柔性网的第二部分(28)的第二末端边缘(280),
-至少一些形成所述柔性网(25)的金属丝(26)包括朝与滑槽(21)的展开开口(23)相对方向折叠的末端部分(266),以及
-所述柔性网(25)的第二末端边缘(280)由所述末端部分(266)的末端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件(31)和/或所述翻板(24)分别成型在所述柔性网的第一部分(27)和/或所述柔性网的第二部分(28)上,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网的第一部分(27)和/或所述柔性网的第二部分(28)具有至少一个孔口(271,281),其尺寸分别大于所述柔性网的第一部分(27)和/或所述柔性网的第二部分(28)的网眼的尺寸,并且构成所述紧固部件(31)和所述翻板(24)的材料分别穿入所述孔口(271,281)内部,以便提升所述紧固部件(31)和/或所述翻板(24)与所述柔性网的第一部分(27)和/或柔性网的第二部分(28)各自之间装配的结合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吉亚内饰工业公司,未经佛吉亚内饰工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512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