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83276.5 | 申请日: | 2014-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11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 发明(设计)人: | 阿部广记 | 申请(专利权)人: | 铃木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2M26/30 | 分类号: | F02M26/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发动机 废气 回流 装置 | ||
1.一种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具备:
吸气歧管,其装配于气缸盖的车辆前后方向后部,具有与多个吸气口分别连结的多个吸气分支管;排气歧管,其装配于上述气缸盖的车辆前后方向前部,具有与多个排气口分别连结的多个排气分支管;以及排气管,其具有催化转换装置,与上述排气歧管连接,
上述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水平歧管部,其作为上述排气歧管的一部分,形成为向车辆前方延伸;
铅垂歧管部,其作为上述排气歧管的一部分,形成为从上述水平歧管部的车辆前方端部弯曲并向车辆下方延伸;
废气回流通道,其形成于上述排气管和上述吸气歧管之间,使通过上述排气管的废气的一部分经过上述气缸盖的内部回流到上述吸气歧管;
废气冷却器,其配置于由上述排气歧管和发动机主体包围的空间内,且其上部被上述水平歧管部覆盖且其前部被上述铅垂歧管部覆盖,并且将其配置于上述废气回流通道的中途,用于冷却在上述废气回流通道的内部流动的废气;
上游侧废气回流管,其构成上述废气回流通道的一部分,由金属制成,用于连通上述排气管与上述废气冷却器;以及
下游侧废气回流管,其构成上述废气回流通道的一部分,由金属制成,用于连通上述废气冷却器与上述气缸盖,
将连结上述上游侧废气回流管和上述废气冷却器的废气入口部以及连结上述废气冷却器和上述下游侧废气回流管的废气出口部配置于与上述多个排气分支管汇合的排气汇合部相同的高度,
上述废气入口部在从车辆正面观看时配置于上述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一侧,并且上述废气出口部在从车辆正面观看时配置于上述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
上述废气入口部配置在上述排气分支管的下侧且在上述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一侧的第1空间部内,并且上述废气出口部配置在上述排气分支管的下侧且上述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的第2空间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催化转换装置配置于上述排气汇合部的正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结上述下游侧废气回流管和上述气缸盖的气缸盖侧连结部配置为位于上述废气出口部的靠车辆上方且配置于上述排气歧管的上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
上述下游侧废气回流管配置为沿着上述排气分支管从上述废气出口部朝向上述气缸盖侧连结部延伸,
在上述下游侧废气回流管中的上述下游侧废气回流管与上述排气分支管最接近的部分形成有具有波纹形状的下游侧波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连结上述排气管和上述上游侧废气回流管的排气管侧连结部配置于上述排气管中的位于上述催化转换装置的下游的一侧,
上述上游侧废气回流管配置在沿着上述排气管的上述车辆宽度方向一侧,
在上述上游侧废气回流管中的与上述排气管侧连结部相比靠近上述废气入口部的部分形成有具有波纹形状的上游侧波纹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上述第1空间部相邻的上述排气分支管和上述排气汇合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从车辆正面观看时向上述排气分支管的通道侧凹陷的凹部,上述废气入口部配置于上述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废气冷却器在上述排气分支管的车辆后方位置和上述催化转换装置的车辆后方位置装配于气缸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铃木株式会社,未经铃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327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折叠式LED风扇灯
 - 下一篇:多缸柴油机气缸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