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贮藏水饺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78302.5 | 申请日: | 2014-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12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志凤 |
主分类号: | A23L7/10 | 分类号: | A23L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199 江苏省淮安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贮藏 水饺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贮藏水饺的制作方法,特别是一种可以在常温下保存的水饺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速冻食品种类繁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特别是速冻水饺,食用方便,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但喜欢吃速冻水饺的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定要将其保存在低温条件下,否则在常温下过不了多长时间,一是水饺就会粘软和相互粘在一起,很容易破裂,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细菌的作用,水饺很容易发生变质。此外因速冻水饺需要保存在低温条件下,也给水饺的运输和保存带来了不便,从而降低了其方便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贮藏水饺的制作方法,用本方法制作的水饺可以在常温条件下保存,在这种条件下,水饺本身不会粘软,相互不会粘在一起,而且在一定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变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水饺的制作方法包括调制面团、调馅、捏合水饺工艺步骤,本发明在此基础上作了较大的改进,具体描述如下:
1、调制面团:先用计划中用水溶解各种辅料,然后与面粉一起揉制成面团,畅面待用;
2、调馅及杀菌:选用新鲜洁净的肉类原料绞成肉馅,将肉馅置于高压杀菌锅内在110~130℃的范围内恒温保持15~30分钟,然后在肉馅中调入蔬菜馅和调味料,搅拌均匀待用;
3、捏合水饺:用人工擀皮包馅捏合水饺成形水饺;
4、缺水糊化处理:将成形水饺蒸15~60分钟;
在常温下保存水饺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水饺放在一个袋子里,容易粘软和相互粘在一起;二是饺子带馅,细菌容易生存和繁殖而使食物发生变质。为了防止水饺粘软和相互粘在一起,本发明首先采用蒸的方法对成形后水饺进行缺水糊化处理,使水饺皮在未吸足水分(淀粉的吸水率为150~200%)时糊化,形成比较坚韧的表层膜。高温高压的物理损伤而不致破裂、粘软甚至粘在一起,能够保持较好的产品外观;其次为了更好地保持饺子的外形,在调制面团时,所用面团的配方如下:
1.小麦面粉为专用饺子粉或富强粉,其重量按100千克计;
2.水的用量相当于面粉重量的35~50千克;
3.食盐的用量相当于面粉重量的2~4千克;
4.面粉改良剂为谷脘粉或褐藻酸钠或沙蒿面条改良剂,用量相当于面粉重量的1~2千克;
5.乳化剂为大豆磷脂或硬脂酰乳酸钙,用量相当于面粉重量的0.1~0.5千克。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人们可以在常温下保存用本发明方法制作的水饺,水饺本身不会粘软,相互也不会粘在一起,而且在一定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变质。因为水饺的保存突破了低温条件的限制,所以人们可以在更多的情况下食用水饺,例如野外工作者、旅游者在没有低温的保存条件下也可以吃上水饺,食用前只要将开包后的水饺放入沸水中煮热即可;此外,这也给保存和运输水饺带来了方便。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选用:
面粉300克,水150克,盐12克,谷脘粉3克,大豆磷脂1.2克;
羊肉馅150克,白菜馅150克,调味料少许。
先将辅料溶入150克水,再用此水活面、揉制面团,畅面后待用;将肉馅置于高压杀菌锅内于121℃恒温维持20分钟,然后将白菜馅和调味料拌入肉馅待用;将面团制剂儿、擀皮、包馅、捏合成水饺;将成形水饺先蒸10分钟,再放入高压杀菌锅内于121℃杀菌4分钟,然后装入复合膜袋内,于0.095Mpa负压条件下热封口,最后将袋装水饺放入高压杀菌锅内于110℃恒温维持20分钟即可得到袋装水饺近800克。
实施例2
选用:
面粉5000克,水1900克,盐100克,沙蒿面条改良剂50克,大豆磷脂15克;
猪肉馅2500克,茴香馅2500克,调味料150克。
先将辅料溶入1800克水,再用此水活面、揉制面团,畅面后待用;将肉馅置于高压杀菌锅内于125℃恒温维持12分钟,然后将茴香馅和调味料拌入肉馅待用;用饺子机制作成形水饺后,将成形水饺先蒸50分钟,再放入高压杀菌锅内于118℃恒温保持25分钟,然后再分别装入复合膜袋内,于0.09Mpa负压条件下热封口,最后将袋装水饺放入高压杀菌锅内于115℃恒温维持15分钟即可得到袋装方便水饺约12.2千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志凤,未经王志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83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胫骨平台后外侧髁解剖钢板
- 下一篇:漏斗胸矫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