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榨油茶籽油的适度加工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268985.6 申请日: 2014-06-17
公开(公告)号: CN104004584B 公开(公告)日: 2017-01-04
发明(设计)人: 罗凡;郭少海;费学谦;李康雄;王亚萍;姚小华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1B1/06 分类号: C11B1/06;C11B3/00
代理公司: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3 代理人: 吴秉中
地址: 311400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压榨 油茶 适度 加工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油茶籽加工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榨油茶籽油的适度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茶油中除了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维生素E、甾醇、角鲨烯、多酚等丰富的营养活性成分,是《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大力提倡推广的植物食用油,也是国际粮农组织首推的卫生保健植物食用油。但是由于我国茶油加工起步晚,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低,目前无适合茶油特点的加工精制技术,茶油加工走入了模仿大宗油脂传统精加工的误区,压榨后普遍实行脱胶、脱酸、脱色、脱臭、脱蜡等精炼工艺制油。

而传统的精加工工艺不但能耗大、得率低,损耗茶油中微量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和固有风味物质,高强度的精炼工艺同时会增加反式脂肪酸等有害物质产生的风险;而精炼工艺中投入的溶剂、石蜡、磷酸、盐、碱等各类助滤剂、脱色剂等添加剂,也使成品茶油中增加了含有更多有害物质的风险。

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引导健康消费”的政策措施,其中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倡导适度加工”。因此改进精制方法,既保留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又除去有害成分的工艺和特色产品的开发已经成为油茶籽油加工技术研发中刻不容缓的问题之一,也是所有油脂加工行业研究工作者和企业的共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压榨油茶籽油的适度加工方法的技术方案。通过该方法可以避免部分传统精炼工艺,达到提高得率、保全营养成分的目的。

 所述的一种压榨油茶籽油的适度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取新鲜、成熟且杂质含量小于0.5%的油茶籽;

(2)将步骤(1)得到的油茶籽投入旋转烤炉进行炒籽,炒籽温度140-150℃, 炒籽时间30-40min;

(3)取步骤(2)得到的油茶籽趁热淋水,使其含水率升高至4-6%;

(4)取步骤(3)得到的油茶籽投入榨油机进行榨油,得到油茶籽压榨毛油;

(5)取步骤(4)得到的毛油进行精过滤;

(6)取步骤(5)得到的油茶籽油直接投入冬化罐,在2-5℃温度下冬化24h;

(7)取步骤(6)得到的油茶籽油经抛光过滤,检验合格后即为成品。 

所述的一种压榨油茶籽油的适度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炒籽温度144-146℃, 炒籽时间34-36min。

所述的一种压榨油茶籽油的适度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油茶籽趁热淋水,使其含水率升高至4.5-5.5%。

所述的一种压榨油茶籽油的适度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中所述的榨油机为螺旋压榨机,榨后油茶饼厚1mm,呈黄褐色,含油率5-6%。

所述的一种压榨油茶籽油的适度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采用压滤机进行精过滤,所述的压滤机中采用100目滤布过滤。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从产品原料控制产品质量,经过严格控制炒制条件和炒熟程度固定一部分磷脂和杂质,以免除续脱胶和碱炼工艺,通过炒制后适当淋水以补充炒制过程中损失水分已达到最佳压榨条件。本发明操作方便,步骤简单,无需化学品投入,既提高了得率,又保留了精炼过程中可能损失的营养成分,同时还能得到质量优良的浓香型油茶籽油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1)将采摘后的成熟油茶籽,经过晾晒、捡籽处理后测定含水率10%,杂质小于0.5%;

(2)取上述油茶籽投入旋转烤炉进行炒籽,控制炒籽温度145℃,炒籽时间35min,当油茶籽仁横断面3/4以上变黄时,开炉卸料,此时含水率为2%,摊放在清洁的水泥地上;

(3)趁热淋水,搅拌均匀,使油茶籽的含水量升高至4%;

(4)补充水分后油茶籽趁热进入螺旋压榨机进行压榨,得到油茶籽压榨毛油,榨后油茶饼厚1mm,呈黄褐色,含油率5-6%;

(5)油茶籽压榨毛油进入压滤机进行精过滤,压滤机中采用100目滤布过滤;

(6)过滤后的油茶籽油投入冬化罐,在2-5℃冬化24h;

(7)冬化后的油茶籽油经抛光过滤,所得油茶籽油香气扑鼻,经检验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压榨油标准。表1所示为所测质量指标。

表1 所述方法得到油茶籽油品质指标测定结果。

注:以上结果由第三方检测机构测定。

表2按所述方法得到油茶籽油与传统工艺茶油营养指标比较。

 该实施例1的步骤(2)中控制炒籽温度140℃,炒籽时间40min,或控制炒籽温度150℃,炒籽时间30min;步骤(3)中使油茶籽的含水量升高至4.5%、5%、5.5%或6%,最后也能达到如实施例1相同的技术效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89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