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白茶树制作红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7794.8 | 申请日: | 2014-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2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芦家木 | 申请(专利权)人: | 郎溪县双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鞠翔 |
地址: | 2421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白茶 制作 红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白茶树制作红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白茶树是乔木或灌木,高3-15米;嫩枝密生灰黄色星状短柔毛,小枝无毛。叶纸质或薄革质,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8-)12-32厘米,宽(2-)3-8.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阔楔形、圆钝或微心形,边缘具细钝齿或圆齿,两面无毛,干后暗褐色;侧脉两面均明显;叶柄长5-10毫米,被绒毛;托叶披针形,长5-7毫米。白毫是茶叶嫩芽背面生长的一层细绒毛,干燥后呈现白色,茶树中属白茶树的内芽上的白毫最多,如果保持其不脱落,茶叶显现白色,为白茶,浸泡后,白毫仍然附着在茶叶上。绿茶经过揉捻,白毫脱落干碎,沏茶后,碎落的白毫漂浮在水面,形成似乎像油膜一样,证明茶叶非常新鲜,如果保存时间长或经过长途运输,白毫散失,不会再有这种现象。其他种茶叶由于经过深加工,不会有白毫存在,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而红茶属于深加工的茶叶,嫩芽上的白毫已经不复最在,缺少白茶的毫香清鲜的感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制作的白毫不会脱落,具有的毫香清鲜感觉的白茶树制作红茶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白茶树制作红茶的方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摘鲜叶,(2)萎凋,(3)一次发酵,(4)晾干,(5)二次发酵,(6)干燥,
所述的选摘鲜叶为选择一芽2~3叶的白茶树的嫩叶作为原料,采茶的月份为6~8月;
所述的一次发酵是将微调后的茶叶平放在干燥洁净的地板上,堆积的环境温度为20~25℃,堆积厚度为15~30cm,历时1~2个小时;
所述的二次发酵为发酵室气温在24~30℃,加湿相对空气湿度为95%,摊叶厚度在8~12cm,历时2~4个小时。
所述的二次发酵中茶叶的上部使用湿毛巾进行覆盖,茶叶需翻转2~3次。
所述的晾干为在透风的情况下自然风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制作的红茶不仅具有红茶原有的口感和特征,而且还具有白茶的毫香清鲜感觉,白毫不会脱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一种利用白茶树制作红茶的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摘鲜叶,(2)萎凋,(3)一次发酵,(4)晾干,(5)二次发酵,(6)干燥,
选摘鲜叶为选择一芽2~3叶的白茶树的嫩叶作为原料,采茶的月份为7月;
一次发酵是将微调后的茶叶平放在干燥洁净的地板上,堆积的环境温度为22℃,堆积厚度为20cm,历时1.5个小时;
二次发酵为发酵室气温在26℃,加湿相对空气湿度为95%,摊叶厚度在10cm,历时3个小时。
二次发酵中茶叶的上部使用湿毛巾进行覆盖,茶叶需翻转2次。
晾干为在透风的情况下自然风干。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郎溪县双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未经郎溪县双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77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成品蓝孔雀的饲料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木门百合切花瓶插液保鲜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