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旋流熔炼炉实施的旋流熔炼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57897.6 | 申请日: | 2014-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10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玮;杨慧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3/00 | 分类号: | F27B3/00;F27B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330031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熔炼炉 实施 熔炼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旋流熔炼炉实施的旋流熔炼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熔炼炉存在反应效率低、反应时间长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反应效率高、反应时间短等优点的利用旋流熔炼炉实施的旋流熔炼工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利用旋流熔炼炉实施的旋流熔炼工艺,所述旋流熔炼炉包括:反应炉,所述反应炉内具有炉腔,所述炉腔的下部具有用于容纳渣和金属液的熔池,所述炉腔的壁上设有进料口、放渣口、放金属口和出烟口;和旋流发生器,所述旋流发生器设在所述炉腔的侧壁上以便将含氧气体和燃料侧吹到所述炉腔内,所述旋流熔炼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含金属物料和熔剂加入到所述炉腔内;利用所述旋流发生器从所述炉腔的侧面向所述炉腔的熔炼渣层内喷入含氧气体和燃料,以便使所述炉腔内的熔体做旋流运动,对所述含金属物料进行熔炼并得到粗金属和熔炼渣;和从所述放渣口排出所述熔炼渣,从所述放金属口排出所述粗金属。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旋流熔炼炉实施的旋流熔炼工艺具有反应效率高、反应时间短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利用旋流熔炼炉实施的旋流熔炼工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利用旋流熔炼炉实施的旋流熔炼工艺进一步包括:在进行所述熔炼时,向所述炉腔内加入还原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含金属物料包括铜精矿、镍精矿、铅精矿、冶金中间物料、冶金精炼渣和浸出渣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冶金中间物料选自烟尘、酸泥和电镀污泥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炉腔的侧壁上设有安装口,所述旋流发生器设在所述安装口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旋流发生器的一部分伸入到所述炉腔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炉腔为圆柱形,所述旋流发生器与所述炉腔的径向之间的夹角为预定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旋流发生器为多个,多个所述旋流发生器沿炉腔的周向间隔开地设在所述炉腔的侧壁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炉腔为圆柱形,多个所述旋流发生器沿炉腔的周向等间距地设在所述炉腔的侧壁上,每个所述旋流发生器与所述炉腔的径向之间的夹角为预定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旋流发生器的数量为两个至四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烟口设在所述炉腔的顶壁上,所述放渣口设在所述炉腔的侧壁上,所述放金属口设在所述炉腔的底壁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旋流熔炼炉实施的旋流熔炼工艺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流熔炼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流熔炼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2和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流熔炼炉10。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流熔炼炉10包括反应炉101和旋流发生器102。
反应炉101内具有炉腔1011,炉腔1011的下部具有用于容纳渣和金属液的熔池10111,炉腔1011的壁上设有进料口1012、放渣口1013、放金属口1014和出烟口1015。旋流发生器102设在炉腔1011的侧壁上以便将含氧气体和燃料侧吹到炉腔1011内。
下面参考图1描述利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流熔炼炉10实施的旋流熔炼工艺。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流熔炼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将含金属物料和熔剂加入到炉腔1011内;
利用旋流发生器102从炉腔1011的侧面向炉腔1011的熔炼渣层内喷入含氧气体和燃料,以便使炉腔1011内的熔体做旋流运动,对含金属物料进行熔炼并得到粗金属和熔炼渣;和
从放渣口1013排出熔炼渣,从放金属口1014排出粗金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78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丁砜的再生方法
- 下一篇:一种动力电池用低粘度、高导热硅油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