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叶导轮、叶导轮的材质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56390.9 | 申请日: | 2014-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5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彬;维拉索夫·米哈伊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北敦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22 | 分类号: | F04D29/22;C22C30/02;C22C38/5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3015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轮 材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油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叶导轮、叶导轮的材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作为人类社会重要的能源之一,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化学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材料。当人们开采时候时,通常是通过潜油泵将石油从地面以下开采出来。而潜油泵中最核心的部件为叶导轮。
相关技术中的叶导轮,包括叶轮和导轮;叶轮呈圆盘状,其圆心处设置有与潜油泵的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的轴套;叶轮内部设置有叶轮流道,其入口设置在叶轮的一面上且靠近轴套处,出口位于叶轮的侧壁上。导轮包括导轮本体和用于容置叶轮的容置空间;导轮本体成圆盘状,容置空间设置在导轮本体的一面上;导轮本体的圆心处设置与轴套相配合的通孔,轴套能在通孔内旋转。导轮本体内设置有导轮流道,其入口设置在导轮本体的侧壁上,出口设置在容置空间内,且与叶轮通道的入口连通。当使用潜油泵采油时,通过电机带动叶轮在导轮内旋转,使容置空间内的压力减小,从而将石油开采出来。
但是,相关技术中的叶导轮,其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石油进入容置空间内后会产生涡流,从而使叶轮发生摆动,致使叶轮与导轮发生摩擦,导致潜油泵的性能下降,叶导轮的使用寿命缩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叶导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叶导轮,包括叶轮;叶轮远离叶轮流道的入口的一面上设置有若干导流槽;若干导流槽以叶轮的中心为圆心,围设在叶轮的边沿上。
进一步地,每个导流槽的槽体延伸的方向均与叶轮的中心至该导流槽的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每个导流槽的槽体延伸的方向均与叶轮中心至该导流槽的方向呈锐角。
进一步地,叶导轮还包括若干稳流槽;若干稳流槽以叶轮的中心为圆心,设置在叶轮设置有导流槽一面的边沿上,每个稳流槽均设置在两个导流槽之间,且每个稳流槽的槽体延伸的方向均与其相邻的导流槽的槽体延伸方向一致;稳流槽靠近叶轮的中心的一端至叶轮的边沿的距离大于导流槽靠近叶轮的中心的一端至叶轮的边沿的距离。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稳流槽之间设置的导流槽的数量相等。
进一步地,叶导轮还包括导轮;导轮包括导轮本体和用于容置叶轮的容置空间;导轮本体的一面设置有容置空间;导轮本体内,设置有若干导轮叶片;若干导轮叶片,沿导轮本体的中心至其边沿的方向,设置有在导轮本体内;相邻的两个导轮叶片与导轮本体围成导轮流道;导轮流道的出口设置在导轮本体靠近容置空间的一面上,且靠近导轮本体的中心;导轮流道的入口设置在导轮本体的侧壁上;叶轮内设置有若干叶轮叶片;若干叶轮叶片,沿叶轮的中心至其边沿的方向,设置在叶轮内;相邻叶轮叶片与叶轮围成叶轮流道;叶轮流道的入口设置在叶轮的一面上,且靠近叶轮的中心;叶轮的出口设置在叶轮的侧壁上;叶轮设置在导轮内,且导流槽远离导轮本体;叶轮流道的入口与导轮流道的出口连通。
进一步地,叶轮叶片和导轮叶片均为5~16枚,且叶轮叶片入口安放角度和导轮叶片入口安放角度均为5°~45°;叶轮叶片的厚度为0.8mm~5mm。
进一步地,容置空间的外表面且靠近导轮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凹槽;容置空间的内表面且远离导轮本体的边沿上设置有与固定凹槽相配合的容置凹槽。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如上述的叶导轮的材质,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成分:C:2.3%~5%;Si:2%~4%;Mn:2%~3.5%;Cu:6%~11%;Cr:2.5%~5%;Ni:17.5%~28%;P:0.04%~0.06%;S:0.03%~0.04%;Fe:43.4%~67.63%。
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材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Si、Cr和钢混合并熔清,其中Si的加入量为Si的总量的50%、Cr的加入量为Cr的总量的50%、钢的加入量为总量的50%,熔清的温度为1450℃以上;
(2)再加入C和钢并熔炼除渣,其中钢的加入量为总量的50%;
(3)再加入Cu并化清后,加入Mn,其中化清的温度为1450℃以上;
(4)待Mn划清后加入Ni并化清后加入余量的Cr,其中化清的温度为1450℃以上;
(5)再加入P、S、Fe和余量的Si并化清,其中化清的温度为1450℃以上;
(6)待P、S、Fe和余量的Si化清后,静置5min~10min;
(7)再升温至1560℃~1580℃,精炼5min~1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北敦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北敦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63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碱沉淀镍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含钒物料钙化焙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