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涵道共轴多旋翼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52312.1 | 申请日: | 2014-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5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杜思亮;唐正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27/08 | 分类号: | B64C27/08;B64C27/1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涵道共轴多旋翼 飞行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行器,尤其是一种涵道共轴多旋翼飞行器,属于特种飞行器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多旋翼飞行器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操控性,但其不具有飞行中轴距变化的能力,仅仅依靠旋翼产生的升力进行运动,飞行效率较低;而涵道共轴旋翼飞行器的机动性和操控性虽不如多旋翼飞行器,但其由涵道和旋翼共同产生升力远远超过多旋翼飞行器所产生的升力。因此结合这两类飞行器的优点将涵道共轴飞行器的大升力特性和多旋翼飞行器的控制稳定性相结合,成为了当前旋翼飞行器研究的重点方向。
2013年9月25日,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3318406A公开了一种复合式旋翼飞行器,包括飞行器主体、能源装置、外挂接口和控制装置,飞行器主体包括主推进器和若干辅助推进器,主推进器包括主旋翼一、主旋翼二和主涵道,主旋翼一和主旋翼二通过主涵道支撑架固定在主涵道内,主涵道支撑架的外缘位于主涵道内部分设有若干竖直连接杆,竖直连接杆的底部均向外水平设有悬臂,悬臂的外端均设有辅助推进器。其采用了多种旋翼飞行方式的综合,提高了飞行效率和飞行器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但其在飞行过程中无法改变飞行器整体飞行轴距,机动性能差,无法适应特定场合的飞行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飞行机动性能好以适应特定场合飞行的涵道共轴多旋翼飞行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涵道共轴多旋翼飞行器,包括机体结构、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机体结构包括中心涵道、主旋翼和若干个均匀分布在中心涵道外围的副旋翼;所述主旋翼包括上螺旋桨和下螺旋桨,所述上螺旋桨和下螺旋桨通过支撑结构支撑在中心涵道内,所述上螺旋桨和下螺旋桨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旋转方向相反,所述支撑结构的外侧固定连接转动装置,所述副旋翼通过摇臂与转动装置连接,所述转动装置控制摇臂带动副旋翼绕其与支撑结构的连接点转动。
本发明中,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舵机、轴承、转动齿轮和摇臂支撑杆,所述舵机、轴承均固定在支撑结构上,轴承外套接转动齿轮,摇臂支撑杆固定在转动齿轮上,所述转动齿轮与舵机齿轮啮合。
本发明中,所述摇臂与副旋翼的连接处设有转动制动环。
本发明中,所述控制系统安装在支撑结构的底部,包括飞行姿态控制板、变压模块、电流计、电池组以及控制旋翼转速的电子变速器。
本发明中,所述电子变速器包括控制主旋翼转速主电子变速器和控制副旋翼转速的副电子变速器。
本发明中,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分别与上螺旋桨、下螺旋和若干个副旋翼连接的驱动电机。
本发明中,所述副旋翼外均设有副旋翼涵道。
本发明中,所述支撑结构为上下两层结构相同的支撑架,均由中心碳板和支撑碳管连接组成;所述上下支撑架间通过连接杆相连接,连接杆位于支撑架的外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涵道共轴多旋翼飞行器中的副旋翼均可以自由地进行旋转移动,使得飞行器在飞行中能根据飞行需要改变飞行器的升力分布,实现了飞行器良好的机动性能;(2)、本发明飞行器四周的副旋翼可以收入至中心涵道的内部,以缩小飞行器的体积便于在狭窄的城市楼群间飞行,可以应用于侦查、监控、摄影、救援以及特种作战等领域;(3)、通过电子变速器调整主、副旋翼的不同转速,便于对飞行器主提升力和飞行姿态进行快速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涵道共轴多旋翼飞行器展开结构图;
图2为摇臂转动机构剖示图;
图3为本发明涵道共轴多旋翼飞行器收起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涵道共轴多旋翼飞行器中副旋翼展开至其他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涵道共轴多旋翼飞行器俯视图一;
图6为本发明涵道共轴多旋翼飞行器俯视图二;
图7为本发明涵道共轴多旋翼飞行器展开状态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涵道共轴多旋翼飞行器收起状态侧视图;
图中:1-副旋翼涵道,2-副旋翼驱动电机,3-副旋翼,4-支撑杆固定块,5-副旋翼固定环,6-支撑杆,7-摇臂,8-摇臂支撑环,9-摇臂支撑杆,10-中心涵道,11-上主螺旋桨,12-下主螺旋桨,13-支撑碳管,14-固定环,15-中心碳板,16-上螺旋桨驱动电机,17-下螺旋桨驱动电机,18-连接杆,19-舵机,20-轴承,21-连接块,22-转动制动环,23-舵机固定座,24-舵机齿轮,25-轴承套,26-转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23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遥感无人机机架
- 下一篇:飞机前轮转弯控制系统和飞机前轮转弯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