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行器产品后段部件开放式装配定位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48730.3 | 申请日: | 2014-06-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9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 发明(设计)人: | 陈恳;吴丹;周凯;王国磊;杨向东;宋立滨;李金泉;徐静;刘莉;杨东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5B11/02 | 分类号: | B25B11/02;B23Q3/00;B64F5/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11 | 代理人: | 哈达 |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飞行器 产品 后段 部件 开放式 装配 定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化制造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飞行器产品后段部件开放式装配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飞行器装配主要依靠传统的手工装配方式,并结合部分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能一定程度地提高飞行器装配质量,但是距离先进飞行器苛刻的装配质量技术指标还有相当差距,主要体现在:大尺寸框梁框架装配精度不易保证。由于框架零件最大尺寸达到4米以上,零件制造及装配过程中自身变形较大,且装配过程缺乏有效的检测及控制措施,无法满足设计技术条件要求;复材/钛合金、复材/铝合金叠层结构制孔难度大,手工制孔对工人操作技能要求极高、制孔效率低,容易出现复材分层、直径椭圆,以及由于孔位倾斜、划窝深度不准确导致的连接件头部凹凸量超差,严重地影响飞行器性能。
飞行器装配现状表明:传统的手工装配技术已不能满足先进飞行器的装配质量要求,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装配技术手段,数字化装配成为必然选择。自动化制孔数字化装配的关键部分,现有飞行器产品后段部件装配采用封闭式工装,但由于空间干涉问题导致不能实现采用数控机床的自动化制孔,因此,必须改造现有封闭式工装的布局方式,使之满足自动化制孔所需的操作空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飞行器产品后段部件开放式装配定位系统,以实现飞行器产品的数字化装配以及自动化制孔。
一种飞行器产品后段部件开放式装配定位系统,其包括:一中央工作台;一底部支撑定位装置,该底部支撑定位装置设置于所述中央工作台;一固定式定位装置,该固定式定位装置设置于所述中央工作台,位于所述底部支撑定位装置的相对两侧;一移动式定位装置,该移动式定位装置设置于所述中央工作台,该移动式定位装置包括移动式定位单元,该移动式定位单元位于所述底部支撑定位装置的四个侧边,相对于所述中央工作台可以移动;所述固定式定位装置、移动式定位装置以及底部支撑定位装置可以将待定位飞行器产品后段部件定位和固定。
一种飞行器产品后段部件开放式装配定位系统,其包括:一中央工作台;一底部支撑定位装置,该底部支撑定位装置设置于所述中央工作台,且位于所述待定位飞行器产品后段部件的底部;一固定式定位装置,该固定式定位装置设置于所述中央工作台,且位于所述待定位飞行器产品后段部件的左右两侧;一移动式定位装置、该移动式定位装置设置于所述中央工作台,该移动式定位装置包括第一移动式定位单元、第二移动式定位单元、第三移动式定位单元和第四移动式定位单元,该第一移动式定位单元和第二移动式定位单元分别位于所述待定位飞行器产品后段部件的腹部和背部,相对于所述中央工作台可以移动,所述第三移动式定位单元和第四移动式定位单元分别位于所述待定位飞行器产品后段部件的左右两侧,相对于所述中央工作台可以移动;所述固定式定位装置、移动式定位装置以及底部支撑定位装置可以将待定位飞行器产品后段部件定位和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飞行器产品后段部件开放式装配定位系统利用固定式定位装置、移动式定位装置以及底部支撑定位装置可以将待定位飞行器产品后段部件定位和固定,所以可以实现飞行器产品的数字化装配。待定位飞行器产品后段部件精确定位后,将移动式定位装置中的移动式定位单元移开,此时,待定位飞行器产品后段部件的某个位置是开敞的,为后续数控机床自动制孔提供了操作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产品后段部件开放式装配定位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产品后段部件开放式装配定位系统中梳状定位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产品后段部件开放式装配定位系统中第一移动式定位单元和第二移动式定位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产品后段部件开放式装配定位系统中第三移动式定位单元和第四移动式定位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产品后段部件开放式装配定位系统中底部支撑定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87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爬壁机器人的新型背仓系统
- 下一篇:一种盘式制动器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