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在推力切断之后根据负载减少燃料消耗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44647.9 | 申请日: | 2014-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47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 发明(设计)人: | S.豪斯特;A.施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9/00 | 分类号: | F01N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推力 切断 之后 根据 负载 减少 燃料 消耗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控制具有内燃机(1)和催化器(6)的汽车的方法,其具有这些步骤:确定氧存储值(OSV),所述氧存储值是在催化器(6)中存储的氧的量值;b)检测发动机负载(M);c)当氧存储值(OSV)超过触发清除阈值(SG)并且发动机负载低于低负载阈值(ML)时,利用可燃混合气加浓将氧从催化器中部分清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具有内燃机和催化器的汽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的内燃机、特别是汽油发动机具有催化器,所述催化器在排气道中相对于废气所流经的流体路径被布置在实际发动机的下游。在进行推力切断或切断燃料进给的多个运行阶段中、例如在减速运行中,氧在催化器中积累。在已知的用于控制具有内燃机和催化器的汽车的方法中,为了将氧从催化器中清除出去而进行混合气浓化。在混合气浓化的过程中,注入超出化学计量的空气/燃料比(过量空气系数λ=1)的过量燃料,所述燃料清除了催化器中的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方法,借助所述方法可以改善有害物质泄漏并降低燃料消耗。
所述技术问题通过一种用于控制具有内燃机和催化器的汽车的方法解决,所述方法具有这些步骤:a)确定氧存储值,所述氧存储值是在催化器中存储的氧的量值;b)检测发动机负载;c)当氧存储值超过触发清除阈值并且发动机负载低于低负载阈值时,在可燃混合气加浓的情况下将氧从催化器中部分清除。
其中可以根据低负载阈值的值进行相对较低程度的可燃混合气加浓,也就是仅注入少量的额外燃料。
由此可以基本上保持催化器的三元功能,并且避免了在进一步推力切断时向内燃机中注入额外的燃料。当在具有推力切断的运行阶段中注入额外的燃料时,该额外的燃料可能是过剩的并且因此应该能导致由于推力切断而额外带入催化器中的氧的燃烧。
通过较低程度的可燃混合气加浓可以排出更少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而且还降低燃料消耗。
在一种技术方案中,在λ值处于0.8至0.99、尤其0.92至0.97或0.94至0.96中时实施可燃混合气加浓。
其中,空气/燃料混合物在λ值小于1时是浓的,也就是空气少,在λ值大于1时是稀薄的,也就是空气多。借助上述λ值可以调节成略微浓的混合物。可燃混合气加浓据此相对较小。由此可以节省燃料,因为在推力切断之后伴随有可燃混合气加浓的情况下进行再次的推力切断时(这在MVEG-B测试循环(新欧盟行驶工况测试)和城市交通中经常出现),则额外注入更少的用于清除(氧)的燃料。
当发动机负载升高时(该负载高于低负载阈值)则催化器相应地通过后催化器调节被清除。后催化器探头检测存在于催化器下游的废气中的氧。这种氧指的是刚刚进入催化器中并且被储存且游离的氧。在检测到氧过剩时,则通过后催化器调节注入更多的燃料,因此减少在催化器中存储的氧。
在一种技术方案中,部分清除持续0.1至3秒、尤其是0.15至2.5秒或0.2至2秒。
据此可燃混合气加浓在时间上非常短,因此仅降低了相对很少的分量的氧,但是重新获得了催化器的三元功能。
根据另一种技术方案,在步骤c)之后,在步骤d)中一直通过设置在催化器下游的后催化器探头将λ值调整为0.997至0.998,直至氧存储值下降到低于下清除阈值或发动机负载超过高负载阈值。
在这些条件下氧被慢慢地清除。只要发动机负载低于高负载阈值并且只要氧存储值降低至低于下清除阈值的值,则通过后催化器探头的调节对应地是激活的。
这种在部分清除之后的后催化器调节操作在其功能方面这样调节,例如利用非常微小的浓化来进行进一步实施的催化器清除,该催化器清除也可能在时间上相对持续较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46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