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味梭子蟹肉罐头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38413.3 | 申请日: | 2014-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7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杨水兵;余海霞;杨志坚;胡亚芹;鲁珺;董开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23L1/33 | 分类号: | A23L1/33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6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味 梭子 蟹肉 罐头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调味梭子蟹肉罐头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梭子蟹肉肥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中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水产品之一。由于梭子蟹的鲜活品存放时间不能太久,极易腐败变质,因此目前极大部分的梭子蟹都是直接冷冻成生制品进行出口销售。冷冻后的梭子蟹虽然脂质氧化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但是脂质水解酶的活性在低温下并不停止,因此,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脂质还是会在脂质水解酶的作用下缓慢氧化和水解,使蟹肉发生褐变,影响蟹肉的口感和风味;另外,冷冻的梭子蟹还是带有壳体,食用较为不便,使其在欧美国家的销售受到一定的限制 。
公开号CN101480269A,公开日2009年7月15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速冻熟制全蟹的加工方法,以鲜活蟹为原料经过原料准备、清洗分级、冻眠定型、蒸煮、冷却、冻结、称重包装和冷藏等工序加工。其不足之处在于:(1)熟制的方法采用高温蒸汽蒸煮,蒸煮的温度达到95~105℃,蒸煮时间达到8~15分钟,蒸煮温度高且蒸煮时间长,造成梭子蟹的肉质老化,并产生过热味,降低梭子蟹的品质;(2)产品还是带有壳体,食用较为不便;(3)冷却时直接放入冰水中进行降温,蟹肉易破碎,且蟹肉中的风味物质与营养物质易溶于水中,造成梭子蟹风味物质与营养物质的流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调味梭子蟹肉罐头的加工方法,本发明开发了一种对梭子蟹的深加工技术,其工艺步骤简单、合理,将梭子蟹加工成调味梭子蟹肉罐头,食用方便,还能有效保持蟹肉的口感、风味和营养价值,而且提高了梭子蟹的经济价值,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调味梭子蟹肉罐头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肉:原料预处理:将鲜活的梭子蟹去壳、去鳃、去膏后对半切开,洗净后沥干待用,得蟹块。
(2)真空熟制:在真空条件下,采用蒸汽对蟹块进行闪蒸。本发明中在真空条件下对蟹块进行熟制,可有效避免蟹肉的褐变;采用闪蒸的方式对蟹肉进行熟化,不仅可以降低蟹肉的破碎率,而且还可避免蟹肉风味物质与营养物质的大量流失,而且处理效率高。
(3)冷却取肉:将步骤(2)中的蟹块加入冷却液中冷却至温度为10~20℃后取出,沥干,把蟹体、蟹腿中的肉剔出,得蟹肉。
(4)调味:以蟹肉的质量为基准,在蟹肉中加入3~5%食盐,1~3%胡椒粉和0.01~0.03%葡萄糖氧化酶混合均匀。本发明中加入的调料非常简单以最大程度保持梭子蟹肉的原有风味,其中食盐具有调味、抑菌的作用,食盐量不能加入过多,否则会影响蟹肉的风味;胡椒粉起到去腥、增香的作用;葡萄糖氧化酶可以除去罐头中的氧气,在避免蟹肉褐变的同时产生过氧化氢,而过氧化氢又具有很好的灭菌作用,这样既能保证蟹肉的感官品质,又能有效抑菌,延长保质期。
(5)控水:将调味后的蟹肉进行两阶段微波真空干燥,具体方法为:先在微波功率300~350W的条件下干燥10~20min,再在微波功率400~450W的条件下干燥5~10min。对蟹肉进行控水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降低蟹肉中的水含量以有利于延长保存期,二是使调味物质能充分渗入蟹肉中,起到提味的作用,三是脱去部分蟹肉中的自由水以使蟹肉更为紧实,以提高蟹肉口感,本发明通过严格控制微波干燥的条件以保证蟹肉的口感和风味。
(6)装罐:将步骤(5)中的蟹肉装罐、灭菌,即得调味梭子蟹肉罐头。
作为优选,步骤(1)中梭子蟹单体体重要求≥200g。梭子蟹单体体重要求≥200g,,易加工,且出肉率高。
作为优选,步骤(2)中闪蒸温度为70~80℃,闪蒸时间为15~20s。闪蒸温度为70~80℃,闪蒸时间为15~20s,可避免蟹肉的老化或者糜烂以保证蟹肉的口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未经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84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