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3D打印的滤色膜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37599.0 | 申请日: | 2014-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74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郭太良;叶芸;陈恩果;徐胜;刘玉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打印 滤色膜 制备 方法 | ||
1. 一种基于3D打印的滤色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
1)编写满足黑矩阵3D打印头、蓝色着色层3D打印头、绿色着色层3D打印头和红色着色层3D打印头、保护层3D打印头、ITO透明导电电极3D打印头运动路径程序,以满足结构形成需要为准;
2)选用平板玻璃或有机塑料作为基片,在清洁处理后放入3D打印机中,利用单个或阵列式黑矩阵3D打印头打印微细图案的黑矩阵;
3)在已经打印成型的黑矩阵之间,利用蓝色着色层3D打印头、绿色着色层3D打印头和红色着色层3D打印头打印滤色膜的三基色着色层;
4)在打印成型的蓝色着色层、绿色着色层和红色着色层的间隙及表面,利用保护层3D打印头打印保护层;
5)在打印成型的保护层上,利用透明导电电极3D打印头打印透明导电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的滤色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采用的3D打印形式为紫外曝光、熔融或者激光烧结三种中的一种;通过软件对阵列式3D打印头进行控制,打印出适合三基色着色层配置的黑矩阵;并控制黑矩阵的厚度为0.1 mm -2.0 mm,宽度为10 mm左右;所述黑矩阵的材料选择金属铬、金属铬/氧化铬、树脂炭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的滤色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将用于三基色着色层的颜料或染料分别与液态光敏树脂按比例混合均匀,分别加入到蓝色颜料或染料液腔、绿色颜料或染料液腔和红色颜料或染料液腔中;使用于三基色着色层的颜料或染料与液态光敏树脂的混合材料分别从蓝色着色层3D打印头、绿色着色层3D打印头和红色着色层3D打印头挤出,然后用波长为325nm、强度为30mw的紫外光照射挤出的混合材料使其迅速固化,分别形成蓝色着色层、绿色着色层和红色着色层;通过软件对蓝色着色层3D打印头、绿色着色层3D打印头和红色着色层3D打印头进行控制,使其在打印完一个像素后,进行前后左右两个像素单位的移动,从而完成整片滤色膜三基色着色层的打印;并可控制三基色着色层的厚度为1.0 mm -2.0 mm,宽度分别为100 mm左右;所述的三基色着色层的配置方式是三角形、正方形、线形、马赛克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的滤色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采用的3D打印形式为紫外曝光、熔融或者激光烧结三种中的一种;通过软件对线性阵列式保护层3D打印头进行控制,使其进行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移动,将保护层均匀地填充在蓝色着色层、绿色着色层和红色着色层的间隙,并均匀地平铺在蓝色着色层、绿色着色层和红色着色层的表面,对三基色着色层进行保护;并通过软件对膜厚进行控制,形成厚度为0.5 mm -2.5 mm的均匀保护层;所述的保护层所采用的材料可以是压克力树脂、丙烯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型树脂、聚酰胺树脂、矽树脂等透明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的滤色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采用的3D打印形式为紫外曝光、熔融或者激光烧结三种中的一种;通过软件对线性阵列式透明导电电极3D打印头的移动进行控制,使透明导电电极的位置及宽度与下电极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759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