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行器起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36469.5 | 申请日: | 201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2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陈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亮 |
主分类号: | B64F1/04 | 分类号: | B64F1/04;B64F1/02;B64F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1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行器 起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行器起降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飞行器起飞降落跑道长度都很长,目前航母上用于拦停舰载机高速起降的是阻拦索,其缺点是缩短距离有限,并且不能实时控制滑行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飞行器起降装置,通过传送带与飞行器相反方向运转,实现在短距离跑道上让飞行器起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飞行器起降装置,包括中央控制器和作为飞行器起降跑道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表面与地面平齐,所述传送带的上下履带间设置有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的上下表面均布有转轴,所述传送带的两侧每隔一预定距离设置有用于检测飞行器位置的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经电机驱动电路驱动所述传送带的传动电机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电机工作的模式包括起飞工作模式和降落工作模式;所述起飞工作模式是:飞行器起动时,所述中央控制器接收飞行器起飞指令,控制驱动电路启动传动电机,以使传送带向飞行器相反的方向传动;并实时统计飞行器前轮经过两两红外传感器之间所用的时间T1,计算出飞行器当前速度V1=S/T1,其中S为相邻两红外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所述中央控制器根据飞行器当前速度V1控制所述传动电机的转速,以保证所述传动带传动的速度为20%~80%V;
所述降落工作模式是:所述中央控制器接收到飞行器降落指令,则通过驱动电路启动传动电机,以使传送带向飞行器相反的方向传动,并让传送带保持V2的速度传动,其中V2的速度小于飞行器降落时与所述传送带接触的瞬时速度;在飞行器接触传动带后,所述中央控制器实时统计飞行器前轮经过两两红外传感器之间所用的时间T2,计算出飞行器当前速度V2= S/T2,所述中央控制器根据飞行器当前速度V2控制所述传动电机的转速,以保证所述传动带传动的速度为20%~80%V2。
进一步的,所述的飞行器起飞指令和飞行器降落指令均是一加密指令,由飞行器管控中心发出。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的两端均设置有传动电机。
进一步的,为降低传动电机的负载,所述支撑平台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转轴采用联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联动机构驱动转轴转动,辅助传动电机驱动传送带。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履带为防滑材料制作。
进一步的,所述地面包括舰载船舶甲板面或陆地地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飞行器起飞或降落时,传送带沿相反方向运动,并实时监控飞行器起降的速度,通过中央控制器实时调整传送带速度,达到最短距离内实现飞行器起降的目的;本发明可运用于民用或军用,民用上能大大缩短物理跑道距离,尤其是私人小型飞行器场的应用,减少跑道土地的浪费和占用,成本更加经济,使用更便捷;军用上运用于无人飞行器场、航空母舰及各种舰载飞行器等场所、小型岛屿机场,作用灵活、机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1-地面,2-传送带,21-传动电机,22-支撑平台,23-转轴,3-红外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飞行器起降装置,包括中央控制器和作为飞行器起降跑道的传送带2,所述传送带2上表面与地面1平齐,所述传送带2的上下履带间设置有支撑平台22,所述支撑平台22的上下表面均布有转轴23,所述传送带2的两侧每隔一预定距离设置一红外传感器3,所述红外传感器3与中央控制器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经电机驱动电路驱动所述传送带2的传动电机21工作,该传动电机21的工作模式包括起飞工作模式和降落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中,所述起飞工作模式是:飞行器起动时,所述中央控制器接收飞行器起飞指令,控制驱动电路启动传动电机21,以使传送带2向飞行器相反的方向传动;并实时统计飞行器前轮经过两两红外传感器3之间所用的时间T1,计算出飞行器当前速度V1=S/T1,其中S为相邻两红外传感器3之间的距离;所述中央控制器根据飞行器当前速度V1控制所述传动电机21的转速,以保证所述传动带传动的速度为20%~80%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亮,未经陈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64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