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诊疗目的禽肿瘤性病毒多重PCR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36110.8 | 申请日: | 2014-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1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 发明(设计)人: | 成子强;徐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C12R1/9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1018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诊疗 目的 肿瘤 性病 多重 pcr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非诊疗目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可以同时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及A亚群。
背景技术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es,MDV)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均可引起禽类的肿瘤性疾病和免疫抑制性疾病。这三种禽肿瘤性疾病都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二重感染、多重感染及继发感染,会减弱鸡群对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并加剧一些疾病的临床症状。严重危害着禽业的健康养殖。目前,对这三种肿瘤性疾病临床上并没有有效的药物用于治疗,对RE和AL也没有疫苗可以进行防御。世界各国主要通过抗原/抗体检测,淘汰阳性鸡,净化种群,对MD进行免疫等防治措施来控制这三种禽肿瘤性疾病。
临床上这三种疾病经常混合感染,增加了其临床快速诊断的难度,而目前常规的诊断方法,例如血清学诊断方法,病毒分离方法,病理组织切片观察法等都存在着敏感度低,耗时较长的不足,分离病毒方法耗时长且仅适用于实验室诊断;而免疫学检测方法例如ELISA、间接免疫荧光等都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且还需要配备相关设备,并不适用于目前普通养殖场的实际条件;病理组织切片观察法精准但复杂耗时,不适宜临床的快速诊断;多重PCR方法具有敏感性高而且能够一次检测多种病原的优势,更加适用于现在混合感染的临床快速诊断。2002年,韦平等人研发的禽肿瘤性疾病快速鉴别诊断试剂盒就是依据多重PCR原理设计的三重PCR,可以检测REV、MDV、ALV三种病毒,快速简便,但是其未对ALV进行亚型分类且三种病毒的目的条带大小极为接近,不易区分。现有的多重PCR无法满足区分上述多种病毒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人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情况,结合长期研究和探索,提供了一种针对禽肿瘤性病毒的非诊疗目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可以同时检测REV、MDV、ALV-J和ALV-A病毒,主要通过研究上述四种病毒的特性,分别采用4对特异性引物进行多重PCR反应,通过对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优化,筛选出最适反应条件,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四种病原的多重RT-PCR方法,用并于临床样品检测判定上述四种病毒是否存在,并且与病理组织切片观察法对照,准确率达95%,整个检测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迅速。
发明人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利用现有已知REV、MDV、ALV-J和ALV-A病毒特性及其保守基因,发明人获得了4对特异性鉴定引物,其序列如下表所示:
利用上述4对引物对待测物进行多重PCR扩增反应,最终发明人优选的多重PCR扩增反应体系如下,每25μL体系为:
多重PCR反应条件为:放入PCR仪中心,以尽量避免边缘效应,编辑程序如下:第一步:95℃15min;第二步:95℃30s、53℃1min30s、72℃1min30s,连续40个循环;第三步72℃10min;最后保存于4℃;
PCR反应完成后,配置1.5%的琼脂糖凝胶进行核酸电泳,即可检测获得结果,其中可以直接通过观察是否出现阳性条带来判定阳性条带所指病原。
扩增所采用的模板为发明人通过如下方法获得:
将REV、ALV-J、ALV-A三种病毒接毒于DF-1正常细胞,7天后将上清液收集为扩增的病毒液,-80℃保存,将培养的DF-1细胞提取总RNA,逆转录后将cDNA-20℃保存;MDV强毒接毒于DEF正常细胞,7天后将培养的DEF细胞提取总RNA,逆转录后将cDNA-20℃保存。
上述采用的四种病毒毒株均为现有毒株,分别是REV(CHA株),MDV(GA株),ALV-J(NX-0101株),ALV-A(SDAU09E2株),均为市售可得毒株。
将四种cDNA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浓度,分别调整到同一浓度(150ng/μL),等比例混合后(浓度为150ng/μL)作为PCR反应的模板。
凝胶电泳后选取与目的条带大小相同的亮带进行胶回收,然后链接转化测序,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上收录的参考毒株进行比对:REV-CHA(NC006934)、REV-USA(DQ387450)、MDV-GA(AF147806)、NX-0101(DQ115805)、SDAU09E2(HM452342)。比对结果证明亮带即为目的条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61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袋泡茶码包机转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用粮包扎包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