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还原氧化石墨烯基光电活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34485.0 | 申请日: | 2014-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3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宋微娜;董永利;魏立国;薛丽梅;丁慧贤;解丽萍;彭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1/04 | 分类号: | C01B31/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22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还原 氧化 石墨 光电 活性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活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因其独特的原子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热学以及大比表面积,二极场效应等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而在光电转化功能材料,生物传感器,新型复合材料等众多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但是,纯净石墨烯由于片层间存在的范德华力和强烈的π-π堆叠作用及其本身的不溶性,使得石墨烯几乎不溶于任何溶剂。这极大地阻碍了石墨烯的可加工性、可修饰性,从而限制了石墨烯功能材料的开发应用。目前,以氧化石墨烯为原料,经还原制备石墨烯类似物被认为是一种可以工业化、量化生产石墨烯功能材料的可行性技术。同时,氧化石墨烯平面和周边上含有大量的可修饰基团,如羧基,羟基,环氧基,羰基等,因此,先进行氧化石墨烯的官能化,再进行氧化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还原,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基复合材料,这为石墨烯类功能材料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技术途径。
由氧化石墨烯制备石墨烯类功能材料的生产过程中,首先将氧化石墨烯的羧基进行酰胺化或酯化,或是羟基进行硅烷化,或是醚氧键发生亲核加成,然后将官能化的氧化石墨烯还原制得石墨烯类功能材料。其中以二氯亚砜作为偶联剂置换氧化石墨烯中的含氧官能团进行官能化最为常见。但由于二氯亚砜是很强的置换氯化剂和脱水剂,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催化反应过程中要求严格的无水操作条件,同时反应中还有二氧化硫和氯化氯气体放出,且操作工艺复杂、不环保。另外,氧化石墨烯本身富含羟基和羧基,在对氧化石墨烯进行二氯亚砜催化偶联反应过程中,常造成氧化石墨烯自身的还原反应。这极大地降低了氧化石墨烯可修饰官能团的密度,从而降低了氧化石墨烯官能化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石墨烯类功能材料生产过程中,氧化石墨烯官能化程度低,二氯亚砜做催化剂时反应条件苛刻,工艺复杂且不环保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还原氧化石墨烯基光电活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一种还原氧化石墨烯基光电活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将氧化石墨烯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超声分散10min~60min,得到浓度为0.5g/L~2g/L的棕黄色溶液A;
二、将1,3-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振荡至全部溶解,得到浓度为5g/L~30g/L的溶液B;
三、将光活性材料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超声溶解10min~60min,得到浓度为5g/L~30g/L的溶液C;所述光活性材料为羟基取代基金属卟啉、羟基取代基金属酞菁或羟基取代基金属萘酞菁;
四、向步骤一得到的浓度为0.5g/L~2g/L的棕黄色溶液A中加入步骤二得到的浓度为5g/L~30g/L的溶液B,在室温条件下匀速搅拌5min~30min后,得到活化后的混合溶液,再向活化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步骤三得到的浓度为5g/L~30g/L的溶液C,在室温条件下匀速搅拌5min~30min后,将反应体系在避光的条件下继续匀速搅拌1d~6d,得到棕绿色溶液;所述浓度为0.5g/L~2g/L的棕黄色溶液A与浓度为5g/L~30g/L的溶液B的体积比为1:(0.1265~0.5);所述浓度为0.5g/L~2g/L的棕黄色溶液A与浓度为5g/L~30g/L的溶液C的体积比为1:(0.0625~1);
五、将步骤四得到的棕绿色溶液转移至配有聚四氟乙烯衬管的高压反应釜中,置于60℃~180℃鼓风式干燥箱中6h~24h,得到黑绿色固液混合物;
六、对步骤五得到的黑绿色固液混合物进行抽滤,将抽滤后的固体先用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淋洗3~5次再采用乙醇淋洗3~5次,在室温的条件下干燥4h~6h,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基光电活性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在氧化石墨烯催化官能化过程中使用偶联效果很好的1,3-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作为活性催化剂,在室温条件下使氧化石墨烯与光活性材料进行偶联反应,极大地提高了氧化石墨烯官能化程度,高温还原过程中没有添加任何还原剂,工艺过程简单、环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科技大学,未经黑龙江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44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