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草分枝杆菌口服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30769.2 | 申请日: | 2014-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134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唐小海;冉茂盛;陈玉玺;黄源芳;邱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14 | 分类号: | A61K9/1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高芸 |
地址: | 401123***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枝杆菌 口服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草分枝杆菌口服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草分枝杆菌口服纳米粒,本发明纳米粒采用包裹技术将草分枝杆菌包裹在载体材料内部,口服给药后可以避免胃肠道消化酶对草分枝杆菌的降解,在药物到达肠道后,通过肠道淋巴结的吸收,进一步被巨噬细胞吞并,释放出药物草分枝杆菌达到治疗效果。同时,草分枝杆菌口服纳米粒可达到草分枝杆菌注射剂型相当的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草分枝杆菌口服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草分枝杆菌系多功能免疫增强剂,它的主要成分是灭活的草分枝杆菌,对人类是一种非病源性细菌,主要通过免疫应答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起到治疗的目的。草分枝杆菌的细胞壁成分诱导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和放大作用,进入人体后,激活了机体的免疫系统,达到治疗效果。草分枝杆菌主要可分为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巨噬细胞作用三种方式(朱慕云等,草分枝杆菌在肿瘤临床应用中的价值,2008,P357)。对体液免疫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增强效应T细胞活性,促使效应T细胞分泌B细胞生长因子,刺激B细胞进入增殖、分化阶段,最终促进特异性抗体形成,临床表现为血清IgG、IgM滴度的增高。对细胞免疫的作用体现在草分枝杆菌能显著增强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殖,促进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肿瘤坏死因子、γ干扰素等各种细胞因子的产生,还可显著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对巨噬细胞的作用体现在草分枝杆菌能刺激T淋巴细胞,促使其释放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巨噬细胞凝集因子、巨噬细胞趋化因子、促有丝分裂因子等,促进单核2巨噬细胞释放大量氧自由基,促进骨髓多能干细胞和脾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前体增殖,增加白细胞介素1的分泌,最终杀灭病原体。
目前临床使用的草分枝杆菌为注射液,商品名为“乌体林斯”,临床采用深部肌肉注射给药。注射后少数病人可能会出现疲倦、咳痰较多或发热等症状,部分患者局部甚至可能出现肌肉组织坏死,可通过纤维化进行修补,最后形成硬结,但是愈合后在剧烈运动过程可出现疼痛。其次,与口服药物相比,注射药品风险较高,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大,而且对生产过程的控制严格,造成成本较高。因此,有必要开发口服的草分枝杆菌制剂避免上述弊端。
发明人也尝试将草分枝杆菌直接制成口服制剂使用,但是发现并无预期的免疫增强作用。参考现有资料(王运芳等,舌下含服乌体林斯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华儿科杂志,2000,P179)中提及的舌下含服注射液,利用这种给药方式药物能很快被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并且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不过由于舌下粘膜吸收面积有限,草分枝杆菌用量剂量较小,而且需要考虑草分枝杆菌对口腔粘膜的刺激性和药物本身的异味,因此有必要开发草分枝杆菌的口服制剂。发明人发现,一般的口服制剂会破坏草分枝杆菌的药效,造成上述原因是因为草分枝杆菌进入胃肠道后会被胃部的消化酶直接分解,因而无法吸收进入体内血液循环发挥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草分枝杆菌口服纳米粒,本发明纳米粒采用包裹技术将草分枝杆菌包裹在载体材料内部,口服给药后可以避免胃肠道消化酶对草分枝杆菌的降解,在药物到达肠道后,通过肠道淋巴结的吸收,进一步被巨噬细胞吞并,释放出药物草分枝杆菌达到治疗效果。
具体的,本发明草分枝杆菌口服纳米粒是将已灭活的草分枝杆菌制备成平均粒径在100nm~1μm的口服纳米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07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络石藤的综合利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烟酸缓释制剂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