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性二氢喹啉酮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28982.X | 申请日: | 2014-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01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夏爱宝;王涛;许丹倩;徐振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15/227 | 分类号: | C07D215/227;C07B53/00;C07D215/22;C07D491/05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王兵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性 喹啉 酮类 化合物 不对称 合成 方法 | ||
1.一种如式(i)所示的手性二氢喹啉酮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成方法包括(a)串联反应和(b)氧化反应两个步骤,并且所述的合成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a)串联反应:将手性仲胺催化剂、助催化剂、有机溶剂A混合,搅拌条件下加入式(iii)所示的邻氨基硝基烯烃类化合物和式(iv)所示的醛类化合物,于-20~40℃下反应12~56h,反应结束后,反应液A后处理得到式(v)所示的化合物;
(b)氧化反应:将步骤(a)中制得的式(v)所示化合物、PCC、无水乙酸钠、有机溶剂B混合,在-20~50℃下反应12~60h,反应结束后,反应液B后处理得到式(i)所示的手性二氢喹啉酮类化合物;
式(i)、式(iii)、式(iv)或式(v)中,R1、R2、R3、R4各自独立为H、C1~C20的烷基、甲氧基、氟原子取代基、氯原子取代基或溴原子取代基;
R5选自下列之一:H、C1~C20的烷基、氰基、氰基取代甲基、2,2,2-三氟乙基、甲氧基、苯基、2-氟苯基、3-氟苯基、4-氟苯基、2-氯苯基、3-氯苯基、4-氯苯基、2-溴苯基、3-溴苯基、4-溴苯基、苄基、2-氟苄基、3-氟苄基、4-氟苄基、2-氯苄基、3-氯苄基、4-氯苄基、2-溴苄基、3-溴苄基、4-溴苄基、苄氧基、氟原子取代基、氯原子取代基、溴原子取代基、氟原子取代甲基、氯原子取代甲基、溴原子取代甲基、甲酸甲酯基、乙酸甲酯基、丙酸甲酯基、丁酸甲酯基、甲酸乙酯基、乙酸乙酯基、丙酸乙酯基、丁酸乙酯基、乙烯基、乙炔基、烯丙基、炔丙基;
R6选自下列之一:H、C1~C20的烷基、氰基、氰基取代甲基、2,2,2-三氟乙基、甲氧基、苯基、2-氟苯基、3-氟苯基、4-氟苯基、2-氯苯基、3-氯苯基、4-氯苯基、2-溴苯基、3-溴苯基、4-溴苯基、苄基、2-氟苄基、3-氟苄基、4-氟苄基、2-氯苄基、3-氯苄基、4-氯苄基、2-溴苄基、3-溴苄基、4-溴苄基、苄氧基、氟原子取代基、氯原子取代基、溴原子取代基、氟原子取代甲基、氯原子取代甲基、溴原子取代甲基、甲酸甲酯基、乙酸甲酯基、丙酸甲酯基、丁酸甲酯基、甲酸乙酯基、乙酸乙酯基、丙酸乙酯基、丁酸乙酯基、乙烯基、乙炔基、烯丙基、炔丙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性二氢喹啉酮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的手性仲胺催化剂选自式(vi)~(xii)所示的化合物之一:
。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性二氢喹啉酮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的助催化剂为下列之一:HCl、HBr、H2SO4、HBF4、HPF6、CH3COOH、CF3COOH、CF3SO3H、苯甲酸、邻氟苯甲酸、间氟苯甲酸、对氟苯甲酸、苯乙酸、对甲基苯甲酸、邻硝基苯甲酸、间硝基苯甲酸、对硝基苯甲酸、邻三氟甲基苯甲酸、间三氟甲基苯甲酸、对三氟甲基苯甲酸、苯磺酸、对甲基苯磺酸、对十二烷基苯磺酸、α-萘磺酸、β-萘磺酸、α-萘乙酸、油酸、硬脂酸、正十二烷基磺酸、甲基丙烯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性二氢喹啉酮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的有机溶剂A为下列之一:二氯甲烷、氯仿、乙醚、异丙醚、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乙酸乙酯、甲苯、二甲苯、三氟甲苯、二氯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乙腈、甲醇、乙醇、异丙醇;所述有机溶剂A的体积用量以邻氨基硝基烯烃类化合物(iii)的物质的量计为2.5~10mL/mmol。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性二氢喹啉酮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邻氨基硝基烯烃类化合物(iii)与醛类化合物(iv)的摩尔比为1:1~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性二氢喹啉酮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邻氨基硝基烯烃类化合物(iii)与手性仲胺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5~0.3;所述邻氨基硝基烯烃类化合物(iii)与助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5~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898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