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循环肿瘤细胞鉴定试剂盒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28511.9 | 申请日: | 2014-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1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许嘉森;吴诗扬;刘苏燕;刘志明;胡文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益善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Q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万志香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肿瘤 细胞 鉴定 试剂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涉及医学和生物技术,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循环肿瘤细胞鉴定试剂盒以及方法。
背景技术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为进入人体外周血的肿瘤细胞,可能是肿瘤远处转移的一种标志。近年来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在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上皮-间质转变(ETM,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中,除了细胞形态和移动性发生改变外,细胞基因表达谱特别是上皮、间质分子标志物及其转录因子的表达也发生改变,发生EMT的肿瘤细胞间黏附改变,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脱离原发灶后进入血液形成循环肿瘤细胞。目前,根据CTCs抗原标志物的差异,可将CTCs分为上皮标志物阳性表型(简称上皮细胞型)、上皮与间质混合表型(简称上皮-间质细胞型)和间质标志物阳性表型(简称间质细胞型)等。最新研究表明,间质标志物阳性表型的CTM具有最强的转移潜能。
目前,多数CTCs检测方法都是以肿瘤细胞表面的上皮细胞标志物为靶点,如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用相应的抗体捕获CTCs,以细胞表达CKs作为主要诊断依据,这类方法涉及的EPCAM和CKs都具有上皮细胞特异性。其中,代表性检测方法是目前唯一通过美国FDA批准进行临床应用的CellSearch系统。由于外周血中可能存在一定数量的非肿瘤性上皮细胞,以及采血可能造成正常上皮细胞污染血样,加上一些CTCs由于发生EMT丢失了上皮抗原而无法被检测到,从而导致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检测结果,此外,免疫磁性分选(MACS)技术联合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也是常用的CTC分离与鉴定的技术,但是RT-PCR过程对环境和操作的要求高,且mRNA容易降解,无法进行CTC细胞分型等缺点,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准确检测CTCs的技术,实现CTCs的的鉴定与精确分型的新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分型、灵敏度高的循环肿瘤细胞鉴定试剂盒。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循环肿瘤细胞鉴定试剂盒,包括有检测上皮细胞标志基因mRNA、和/或间质细胞标志基因mRNA的检测探针;所述上皮细胞标志基因选自:EPCAM、KRT16、KRT8、KRT18、KRT19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所述间质细胞标志基因选自:CDH2、VIMENTIN、FN1、AKT2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白细胞标志基因的mRNA的检测探针,所述白细胞标志基因为CD45,使用白细胞标志基因,有助于进一步区分白细胞和肿瘤细胞,排除白细胞对检测结果的干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探针包括:
(1)针对每个标志基因的捕获探针:所述捕获探针连接标志基因mRNA与扩增探针,每条捕获探针的碱基序列从5’端到3’端依次为:与待检测的标志基因mRNA结合的特异性序列P1、间隔臂序列、能与对应标志基因的扩增探针的P3互补配对的P2序列;所述P2为不存在发夹结构,探针内部和探针间不形成二聚体、不存在错配,与P1、P4和总mRNA之间均不存在特异性结合的序列;
(2)针对每个标志基因的扩增探针:每条扩增探针的碱基序列从5’端到3’端依次为:能与捕获探针P2互补配对的P3序列、间隔臂序列、P4序列,每条扩增探针的3’端还修饰有荧光基团;所述P4为不存在发夹结构,探针内部和探针间不形成二聚体、不存在错配、与P1、P2、P3和总mRNA之间均不存在特异性结合的序列;且针对不同细胞种类标志基因的荧光基团互不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探针包括:
(1)针对每个标志基因的捕获探针:所述捕获探针连接标志基因mRNA与扩增探针,每条捕获探针的碱基序列从5’端到3’端依次为与待检测的标志基因mRNA结合的特异性序列P1、间隔臂序列、能与对应标志基因的扩增探针的特异性序列P3互补配对的P2序列,所述P2为不存在发夹结构,探针内部和探针间不形成二聚体、不存在错配,与P1、P4和总mRNA之间均不存在特异性结合的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益善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益善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85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氢氧化纳集成投加制备系统
- 下一篇:一种纺丝油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