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橡胶籽苗芽接苗抽芽生长一致性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12185.2 | 申请日: | 2014-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7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 发明(设计)人: | 陈先红;林位夫;周珺;王军;蔡明道;姚行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 代理公司: | 海口翔翔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6001 | 代理人: | 莫臻 |
| 地址: | 57173***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橡胶 苗芽 抽芽 生长 一致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作物栽培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橡胶籽苗芽接苗抽芽生长的方法,具体是一种提高橡胶籽苗芽接苗抽芽生长一致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橡胶籽苗芽接苗是一种较新的苗木类型,对萌发后1~2周的种子苗进行芽接,芽接成活后去除顶端优势,促使芽片抽出,长至2~3蓬叶即可出圃,具有育苗周期短,土地利用率高,运输方便,根系完整,生长旺盛,植后恢复生长快等特点。
芽接苗解绑后,在促使芽片萌发抽出过程中,需保留砧木第一蓬叶的两片真叶(叶片能继续为芽片抽出后的接穗提供养分,防止接穗回枯),目前,去除顶端优势的方法有:
1)打顶后用指甲、小刀、抹芽针及抹芽小铲等方式抹芽,这些方法各自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共性是保留第一对真叶,抽芽缓慢且不整齐),如用指甲抹芽,容易使指甲受伤,抹芽不彻底;用小刀、抹芽针及抹芽小铲等工具抹芽,要找准芽点,用力的角度和力度合适,对经验和技术要求高,否则需要反复多次抹芽,成本高,效率低下,抽芽不整齐;此外,多次抹芽有可能导致两片真叶脱落,造成芽接苗抽芽回枯,进而影响芽接苗接穗的生长整齐度和出圃率。
2)不打顶,直接“折砧”,即是将解绑后芽片仍然活着的芽接实生苗茎干,在离芽接位上方3~5厘米高处,用手直接掐倒或刀片切一缺口后,使茎干倒向芽接位背面,折口深度约为茎干的2/5~1/2,并摘除顶芽破坏其顶端优势,倒干的前端用支柱支架平卧,这样叶片仍可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并有碳水化合物供给新抽生的接穗生长需要,以弥补其芽接苗根系和茎干自身贮备的养分不足。其突出优点是,折砧处理,芽接苗的回枯率不受到砧木茎粗大小的限制,而其他处理,芽接苗的回枯率随着砧木茎粗的增加而降低。其缺点是人工用手或小锯片折砧用力不均导致折砧的深度不一,要么折得深度不够砧木又长回来,接芽不抽;要么折时力度太大,砧木被折断,接芽快速抽出,而根系和茎干自身贮备的养分不足又逐渐回枯;其共同的结果是抽芽缓慢不整齐或抽芽快速回枯。
以上促使籽苗芽接苗的接芽萌发过程中,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对经验和技术要求高,在大规模育苗时,势必造成劳动力成本高,效率低下,否则,容易造成芽接苗不抽芽、抽芽缓慢或抽芽回枯等后果,即使籽苗芽接苗的接芽萌发,也会出现抽芽时间不一、生长不整齐的现象,影响后续的抚管措施,从而导致育苗出圃率低和橡胶籽苗芽接苗品质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提高橡胶籽苗芽接苗抽芽生长一致性的方法,操作简便、效率高,可防止抽芽回枯,提高抽芽生长的一致性,为后续的生长管理提供便利,有效地提高芽接苗抽芽率和出圃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橡胶籽苗芽接苗抽芽生长一致性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1、籽苗芽接和剪顶:取橡胶种子苗进行芽接,成活后解绑,待砧木长至第二蓬叶稳定时进行剪顶操作:用锋利的剪刀在砧木第一对真叶下方0.5cm处倾斜剪断,倾斜度为30~45度,倾斜面与芽片面方向相反,剪顶后立即用割面保护剂对伤口涂封,减少养分流失和水分蒸发。在准备剪顶的前15天~20天,在橡胶籽苗的根部施含肥量为2%的水肥两次,水肥中N、P、K和Mg的质量比为N:P:K:Mg=10:10:4:1.5。
萌发后1~2周的橡胶种子苗一般在晴朗无风、温度为20~35℃条件可以芽接,主要分布于3月~5月和9~11月,在芽接后25~30天统计成活率,并解绑,解绑后砧木长至第二蓬叶稳定时进行剪顶操作。在9~11月芽接的籽苗芽接苗,则需留顶越冬,在气温回升到15℃以上并稳定时进行解绑,在气温回升到20℃以上时进行剪顶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121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力式内取压型调节阀
- 下一篇:智能循环太阳能防冻控制系统及该系统的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