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焦油加氢裂化预处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04559.6 | 申请日: | 2014-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1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 发明(设计)人: | 张谦温;周厚峰;孙锦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B01J29/78 | 分类号: | B01J29/78;C10G47/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付久春 |
| 地址: | 1026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焦油 加氢裂化 预处理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预处理煤焦油的催化剂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低温煤焦油加氢裂化预处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富煤、少气、缺油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进口石油资源的依赖性日益增强,2008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1%,预计2020年将达到60%;我国的能源安全将受到极大的威胁。目前我国中低温煤焦油的年产量超过400万吨,随着煤化工的发展,中低温煤焦油的产量将不断上升。在中低温煤焦油的利用方式上,将其加氢裂化制燃料油的工艺技术路线逐渐占主导。将中低温煤焦油进行加氢裂化前,为防止加氢裂化催化剂中毒失活,需要对原料油进行预处理以脱除硫、氮等杂原子。
目前的加氢裂化预处理催化剂一般针对石油,脱硫脱氮深度不够,很少有专门为中低温煤焦油进行加氢裂化制燃料油而研发的加氢裂化预处理催化剂,而且很多这方面的催化剂研究是以某一种含硫或者含氮模型化合,缺乏实际应用。例如:中国专利CN1463792A公布的一种磷化钼加氢脱硫脱氮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以噻吩和吡啶作为模型化合物来进行脱硫脱氮实验。专利CN103055881A公布了一种煤焦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处理的煤焦油中硫含量和氮含量都较高(S,0.35wt%;N,1.1wt%),其实施例中,原料油反应后,氮含量均高于115μg/g,硫含量均高于25μg/g。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煤焦油加氢裂化预处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能适用于中低温煤焦油,可对中低温煤焦油在进行加氢裂化前的预处理,深度脱除中低温煤焦油中的硫、氮等杂原子,对加氢裂化段催提供合格的原料油,解决现有催化剂对石油,脱硫脱氮深度不够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煤焦油加氢裂化预处理催化剂,该催化剂由载体、金属活性组分和助剂组成,其中,所述载体为:由氧化铝与Hβ分子筛混合挤条成型并经干燥、焙烧而成;
所述金属活性组分为:钼的氧化物或钨的氧化物;
所述助剂为磷的氧化物和镍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催化剂的平均孔径为4~10nm,孔容为0.35~0.65cm2/g,比表面积为180~400m2/g。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煤焦油加氢裂化预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a,将氧化铝与Hβ分子筛混合挤条成型,经干燥、焙烧制成载体;
步骤b,将金属活性组分对应的水溶性化合物与助剂对应的水溶性化合物制成水溶液,并向所述水溶液中加入二甲基亚砜,将所述步骤a制得的所述载体浸渍在所述水溶液中,对浸渍后的所述载体经干燥、焙烧制成催化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载体具有的酸性中心和金属活性组分与助剂提供的金属加氢活性组分合理搭配,形成孔径、孔容合适,比表面积较大的催化剂,对中低温煤焦油在进行加氢裂化前的预处理,能够深度脱除中低温煤焦油中的硫、氮等杂原子,对加氢裂化段催化剂起保护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煤焦油加氢裂化预处理催化剂,该催化剂由载体、金属活性组分和助剂组成,其中,载体为:由氧化铝与Hβ分子筛混合挤条成型并经干燥、焙烧而成;
金属活性组分为:钼的氧化物、钨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助剂为磷的氧化物、镍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催化剂的平均孔径为4~10nm,孔容为0.35~0.65cm2/g,比表面积为180~400m2/g。
上述催化剂中,氧化铝采用两种孔径不同的氧化铝,其中第一孔径氧化铝的孔容为0.7~1ml/g(为大孔氧化铝),第二孔径氧化铝的孔容为0.4~0.6ml/g(为小孔氧化铝)的孔径,第一孔径氧化铝与第二孔径氧化铝的质量比为1:0.5~5。采用两种不同孔容的氧化铝配合,通过大孔氧化铝有利于提供较大的孔道,以保证反应物和产物在催化剂中充分传质,通过小孔氧化铝可以提供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反应场所,有利于催化剂应用中反应的发生。
上述催化剂中,载体还包括:混合挤条成型前加入的氧化钛,氧化钛用量按质量百分比为该载体的0.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45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