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巷道顶板高冒区临时支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01840.4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3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怀;梁永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新怀;梁永栋 |
主分类号: | E21D19/00 | 分类号: | E21D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4506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巷道 顶板 高冒区 临时 支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矿井下巷道顶板高冒区支护设备制作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巷道顶板高冒区临时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就发明人所知,煤矿井下在以往开拓巷道顶板遇高冒区时,临时支护一般采用前探梁做为临时支护,当遇高冒区再次冒顶时,由于这种支护强度较弱,高处塌落物给在临时支护下作业人员造成很大的威胁。针对这种情况,经过多年的摸索和试验,建议在此条件下采用双层网作为人工假顶进行临时支护,从而消除了这方面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支护强度高,施工也不需高空作业,减轻劳动强度,安全系数高,提高劳动效率,节约生产成本的巷道顶板高冒区临时支护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所述的巷道顶板高冒区临时支护装置,由锚杆1、塑钢网2、顶板3与巷道组成,其结构设置是在顶板3与巷道的两边邦对称设置四根锚杆1,在顶板3与巷道之间设置两层塑钢网2,其特征在于两层塑钢网2互为平行,塑钢网(2)网面设置为倾斜型网面,采用锚杆1之间拉网固定,锚杆1布置不垂直巷道,而是向上有一定的仰角,塑钢网2网面设置为倾斜型网面,上层塑钢网与下层塑钢网层间距为0.5-0.8米,(见图1)塑钢网2的网面上增设有钢丝绳4,钢丝绳4在塑钢网2网面上多道环绕,通过钢丝绳扣5固定。(见图2)
在巷道中部采用双层塑钢网,就是先铺上层塑钢网,再铺下层塑钢网,实现人工假顶作为临时支护,同时,借鉴高空滑雪运动员从高空落地不受伤原理,即运动员落地后,没有马上停下,而是继续向下滑行缓冲,从而减小对地的冲击力。要求网向巷道一侧倾斜布置,使高冒区塌落物滑向倾斜的一侧,从而减少了对网的冲击力。为了进一步加强防护网的抗冲击破坏强度,根据防弹背心制作原理,将钢丝绳织入网内,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单片网强度,还使大面积网连成一体,一点受力,冲击力分担,使力量分散,减轻了对网的破坏作用。为了防止小块岩石从网空中掉落伤人,在网上再铺一层石棉网或其它高强度的不燃性材料;这借鉴了为防太空垃圾撞击,宇宙飞船外壳再加一层防护层的原理,当撞击物穿透一层障碍物后,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方向的改变,一种是撞击物发生破碎。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对下一层物体的撞击强度。正如子弹穿透双层钢板试验,对于双层密排的钢板,高速飞行的子弹比较容易穿透;但对于双层分开排列钢板,显然子弹在穿透第一层钢板后,弹头方向发生了明显改变,力量得到释放,这样继续穿透第二层钢板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根据以上原理,即使高冒区落下石块没有滑向倾斜的一侧,而是穿透第一层塑钢网,那么石块也必定发生破碎,分成很多小块,从而分散了石块的力量,降低了对下层塑钢网的撞击。另外,这个原理用在爆破时,对设备的保护特别有效,比方说爆破前我们常用双层皮带遮挡在设备前面,但如果我们直接把单层皮带覆盖在设备上面效果肯定差,尤其是在电缆上直接覆盖皮带,很难起到防护电缆的作用。挂网用的锚杆呈上下两层交错布置,下层锚杆是对上层相邻锚杆空隙的补充,相应的上下层网也交错布置,上层网接茬处撕开口后,下层网还起作用。木托板选择长边水平布置,以增加与网的接触面积;木托板与网接触的边角做成流线型,防止网受冲击时的剪切破坏;锚杆布置不垂直巷道,而是向上有一定的仰角,这是为了防剪切破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支护强度高,施工也不需高空作业,安全系数高。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节约生产成本的有益效果,后期的支护强度会随之提高,因此,煤矿井下开拓巷道顶板遇高冒区时,采用双层网作为人工假顶进行临时支护的技术可以大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塑钢网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锚杆,2.塑钢网,3.顶板,4.钢丝绳,5.钢丝绳扣。
1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附图1所示的巷道顶板高冒区临时支护装置,由锚杆1、塑钢网2、顶板3与巷道组成,其结构设置是在顶板3与巷道的两边邦对称设置四根锚杆1,在顶板3与巷道之间设置两层塑钢网2,其特征在于两层塑钢网2互为平行,采用锚杆1拉网固定,锚杆1布置不垂直巷道,而是向上有一定的仰角,塑钢网2网面设置为倾斜型网面,上层塑钢网与下层塑钢网层间距为0.5-0.8米,附图2所示的巷道顶板高冒区临时支护装置,塑钢网2的网面上增设有钢丝绳4,钢丝绳4在塑钢网2网面上多道环绕,通过钢丝绳扣5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新怀;梁永栋,未经张新怀;梁永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18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包水催化剂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低热值煤气蓄热式石灰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