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鼓式行车制动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195914.8 | 申请日: | 2014-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3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0T1/06 | 分类号: | B60T1/06;F16D65/04 |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高良军 |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车 制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行车制动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载重汽车的鼓式行车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行车制动装置为机动车必不可少的部件,其工作性能对行车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行车制动装置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鼓式制动装置,一类为蝶式制动装置,蝶式制动装置结构紧凑,寿命长,但不能提供比较大的制动力。鼓式制动装置尺寸比较大,能提供较大的制动力,广泛应用于载货汽车上,缺点是体积大,结构复杂,其中制动毂为制动时的主要受力零件,承受比较大的压力、摩擦力和弯曲力矩受力。现有的制动毂结构强度和散热条件都比较差,制动毂的使用寿命都很短,逾期使用还会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现有制动毂通常为铸铁件,生产制动毂消耗大量的资源,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当前控制制动毂的结构强度,一是控制铸铁材料的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二是控制制动毂的壁厚尺寸,某些采购方的质量标准中要求生产厂家的产品必须达到足够的重量,即保持足够的壁厚。即使如此,现有的制动毂使用寿命也不高。另外现有制动毂由于结构的限制,与轮毂的安装定位面结构不够合理,尽管加工时严格保证和毂筒的同轴度,但是定位面的宽度太窄,安装时无法准确保证和轮毂同轴度的要求,致使汽车行驶过程中在车轮上产生附加的动载荷,导致振动加剧。
现有的专利文件中记载了一些提高制动毂强度的产品,但是由于制动毂结构和受力方向的限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鼓式行车制动动装置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例如:公告号为:CN101021238,公告日为:2007年08月22日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布了双层铸铁结构制动毂,公告号为:CN201306402,公告日为:2009年09月09日的实用新型专利预埋金属加强件的汽车制动毂。这两个文件虽然都公开了改善制动装置散热的技术方案,但是增加了工艺难度和制造成本,对于连接法兰处的强度也没有改善效果,预埋金属加强件的汽车制动毂。同时,公告号为:CN101021238,公告日为:2007年08月22日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布了双层铸铁结构制动毂,部分的改善了法兰处的连结强度,由于制动毂的壁厚结构限制,加强筋不可能做到足够的高度,加强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寿命长的新型鼓式行车制动装置,对比传统制动装置而言,一是通过结构改进提高关键零部件结构强度,通过提高关键零部件的耐用性延长整个制动装置的使用寿命,二是通过改变相关部位的受力分布,分解制动装置薄弱部位所承受的载荷,间接提高这些部位的结构强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鼓式行车制动装置,包括制动毂、制动底板、制动蹄、制动总缸、摩擦片,制动毂通过连接法兰固定在轮毂上,随轮毂一起转动,制动底板固定在车桥梁端头的凸缘上,其上铰接固定有制动蹄,制动蹄连同摩擦片在制动总缸带动下,在制动毂内沿径向移动,摩擦片与制动毂毂筒内表面构成制动工作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装置的制动毂毂筒由圆柱面和圆锥面组合结构构成,园锥面的小端朝连接法兰方向,一段过渡圆柱面位于制动毂毂筒与连接法兰之间,用于制动毂与轮毂的安装定位面,毂筒、过渡圆柱面外表面和连接法兰之间构成连接螺栓的安装空间,安装空间内沿毂筒轴线方向均布加强筋。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制动毂毂筒的圆柱面和圆锥面轴向长度之比为1:0.6到1:1.2之间,圆锥面的锥角在30o到45o之间。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6-20条,壁厚为10-20mm。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动蹄为大小、结构相同的两块制动蹄,两块制动蹄的周向为半圆结构,宽度为制动毂毂筒周长的0.2至0.4倍,两块制动蹄的轴向为圆柱面和圆锥面的组合结构,锥面部分与制动毂毂筒有相同的锥角。
对上述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摩擦片安装固定在制动蹄上,固定在一个制动蹄上的摩擦片由独立的两段组成,分别和制动蹄安装表面有相同的结构,即一段为圆柱面结构,一段为圆锥面结构,周向宽度和锥角也保持一致。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未经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59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的车轮滑移控制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更换的锁紧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