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轮车减震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95900.6 | 申请日: | 2014-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9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韩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保税区江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9/00 | 分类号: | B62K19/00;B62K25/04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刘计成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轮车 减震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轮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在两轮车上的减震机构。
背景技术
现在交通工具普片在向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许多城市限制车辆上牌数量,由于道路的拥堵,政府对环境要求提高等因素,许多交通工具都在向更加环保的两轮交通工具发展,于是电动车就成了当下最流行的交通工具。因为它既环保节能,小巧灵活,又方便实惠,所以人们选择了它。由于市场上电动车种类结构繁多,各自存在一定的缺点,减震效果一般。
如图1所示,现有两轮车上的减震机构通常是将减震器3放置在安装后车轮1的后平叉2上,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减震器3可对后车轮1传递过来的力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因此车辆行驶起来也更加的平稳。但这种减震方式只是将车身收到的冲击力集中到车身的后端,减震器3虽然能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但减震效果较差,因此目前的这种两轮车减震结构并不能起到非常好的减震效果。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使人们乘坐起来更好舒服的两轮车减震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两轮车减震结构,包括用于安装后车轮的后平叉、安装前车轮的前平叉及用于连接前平叉和后平叉的车身,所述后平叉与所述车身铰接,所述后平叉与所述车身之间设有一杠杆机构,所述杠杆机构的杠杆件中部饺支,所述杠杆件的一端与所述后平叉连接,所述杠杆件的另一端与一减震器的上端连接,所述减震器的下端作用在所述车身上。
优选地,所述杠杆件为一个三角形支撑架,所述三角形支撑架的第一端与所述后车轮的中间轴铰接,所述三角支撑架的第二端与所述后平叉铰接,所述三角支撑架的第三端与所述减震器的上端铰接,所述减震器的下端与所述车身铰接。
优选地,所述三角形支撑架包括两个三角架,两个三角架通过一方框连接,两个三角架分别位于所述后平叉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杠杆件与所述后平叉的前端连接,所述杠杆件的前端与一带凸台的螺栓连接,所述螺栓上设有所述减震器,所述减震器位于所述凸台与所述车身之间。
优选地,所述减震器为减震弹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两轮车减震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两轮车减震结构在后平叉与车身之间设置杠杆机构,当电动车后轮在行驶过程中受到冲击力时,该冲击力可通过杠杆机构传动给安装在车身的减震器上,这样电动车上冲击力的位置就会由原来的后平叉变为后平叉和车身两个位置,在行驶时当后车轮受到冲击时,冲击力由原来向上的力经过后平车转化为向下的力作用在车身上,这样力就由前后车轮和前后悬挂同时受力,因此每个位置承受的冲击力就会相应减小,这样车身震动很小,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减震作用,驾驶人员在驾驶电动车的过程中也会感觉更加的舒服,驾驶时很舒服,安全性也更高。
附图说明
图1现有电动车的减震结构。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三角形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保税区江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保税区江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59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