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方形熔融石英陶瓷坩埚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90808.0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4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康纳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14 | 分类号: | C04B35/14;C04B35/66;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形 熔融 石英 陶瓷 坩埚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熔融石英再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高纯熔融钝角石英沙为原料工业化生产熔融石英陶瓷坩埚的方法。
背景技术
坩埚是用耐火的材料所制的器皿或熔化罐,当有固体要以大火加热时,就必须使用坩埚。坩埚按制作的原材料可分为:石墨坩埚、熔融石英陶瓷坩埚、瓷坩埚、刚玉坩埚、碳化硅坩埚、白金坩锅、镍坩埚。由于高纯熔融石英具有结构精细、热导率低、热膨胀系数小、制成品尺寸精度高、高温不变形、热震稳定性好、电性能好、耐化学侵蚀性好等特点,因此在玻璃深加工行业、冶金工业、电子工业、化工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发明是一种方形熔融石英陶瓷坩埚,其二氧化硅含量≥99.9%,主要用途是:在多晶硅的铸锭环节,充当多晶硅化料和长晶的容器。熔融石英陶瓷坩埚以其热稳定性好、耐熔体(硅、铝、铜等)侵蚀性和对所加工的制品无污染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多晶硅生产及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使之熔化生产出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多晶硅硅锭,由于其使用条件极其苛刻,对坩埚的纯度、强度、外观缺陷、内在质量、高温性能、热振稳定性等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本发明产品可在1450℃以下使用,具有高纯度、耐高温性强、精度高、保温性好、质量稳定等优点。熔融石英坩埚分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种,本发明产品是一种半透明石英坩埚,专用于生产多晶硅、拉制大直径单晶硅。生产的工艺流程为:1.将高纯熔融钝角石英砂真空装入石墨成型模具;2.真空电弧熔制成型;3.自然冷却脱模;4.高压喷淋;5窑炉烧结后得到成品。本发明使用的原料为熔融钝角石英砂,所谓钝角是指石英砂的颗粒呈多边状、棱角状而非放射针刺状,石英砂的直径为0.075mm—1.5mm,外观为半透明结晶状,其特点是SiO2含量在99.9%以上。该工艺流程的主要优点是:所用设备少、投资小、无有毒有害气体和液体排放、产品质量好、可批量生产并生产出高质量的熔融石英坩埚。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方形熔融石英陶瓷坩埚的生产方法,生产该产品使用的原料为:SiO2含量在99.9%以上的直径为0.075mm—1.5mm的熔融钝角石英砂。
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方形熔融石英陶瓷坩埚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由以下步骤构成:
(1)将定量的SiO2含量在99.9%以上、直径为0.075mm—1.5mm的熔融钝角石英砂在真空状态下送入石墨成型模具,通过震动的方法以减小石英砂颗粒间的空隙,震动时间为15-20分钟。
(2)将石墨成型模具在真空状态下送入电弧炉,在电弧炉中加热至1850-1870℃,使石英砂全部处于熔融状态后停止加热,自然冷却降温至常温后移出电弧炉,脱去石墨成型模具。
(3)将成型的坩埚用高压水进行喷淋清洗干净后自然晾干。
(4)将晾干的坩埚送入窑炉开始加热升温,先经2-3小时的时间将烧结温度缓慢的从0℃升至400℃后,再在1小时时间内将烧结温度快速的从400℃升至1150-1200℃,维持此温度26-28小时后停止加热,逐步降温至常温后得到方形熔融石英陶瓷辊坩埚。
(5)方形熔融石英陶瓷辊坩埚的用途是:作为在多晶硅的铸锭环节,充当多晶硅化料和长晶的容器。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步骤(2)所述的在真空状态下用电弧炉加热的温度为1860℃。
步骤(4)所述的窑炉内的烧结温度为1175℃,烧结的总时间为27小时。步骤(4)所述的窑炉为煤气发生梭式窑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方形熔融石英陶瓷坩埚的生产方法,该生产方法具有使用设备少、工艺简单、无污染废弃物排放、产品质量好等一系列优点;产品方形熔融石英陶瓷坩埚在1200℃以下具有优异的热性能、化学稳定性能和电绝缘性能,使用的极限温度可达1450℃。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康纳陶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康纳陶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08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