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电源转换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89262.7 | 申请日: | 2014-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73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黄浙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飞腾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9/30 | 分类号: | H01H9/30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32 | 代理人: | 黄珩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新型 结构 双电源 转换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
背景技术
随着目前社会对用电需求的大幅度攀升,很多场所对电力的依赖度已经非常强。如在医院、机场、火车站和商场等场所,一旦发生停电,其就需要迅速地切换到备用电源来对其继续进行供电,保证其各项工作的继续进行。这个时候,对于电源的迅速切换,双电源转换开关就成为了主角,其对是否能够迅速顺利地完成供电的切换起着核心的作用。
目前的双电源开关主要由一对动触头部和一对静触头部组成,在进行合闸通电或电源转换过程中,动触头部在转轴的驱动下向静触头部靠近并接触,在动触头部与静触头部接触的瞬间,会有电弧产生,同时产生强大的电流。因此在进行导通之前,还需要其上的引弧动触头(即引弧点)和引弧静触头(即引弧点)先行接触,来进行引弧,防止由于电弧强度过大而造成对动触头部和静触头部的损伤。
中国专利CN203325763U公开了一种电源转换开关,其引弧是通过动触头一角的引弧点和静触头一角的接弧点在导通之前先行接触实现的。引弧结束后,通过杠杆的作用在导通的同时引弧点和接弧点分开,完成引弧和导通的接替。这种结构的不足在于,引弧点和接弧点的接触为“硬性触碰”,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引弧点和接弧点会不断地进行触碰,长此以往,引弧点和接弧点便会出现磨损,一旦出现磨损后,引弧点和接弧点的引弧便会受到影响甚至失去效力,失去对动触头部和静触头部的保护作用,从而缩短双电源转换开关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保护引弧点和接弧点不受磨损、从而可以最大程度保护动触头部和静触头部的双电源转换开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动触头部和静触头部,该动触头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对动触点单元和对称设置的一对引弧动触头单元,该静触头部包括:
对称设置的一对静触点单元,其对应动触点单元的位置布置;
对称设置的一对架体单元,其对应引弧动触头单元的位置进行布置;
对称设置的一对引弧静触头单元,其分设于一对架体单元上、并与架体单元活动连接,该引弧静触头单元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弹性元件、且该引弧静触头单元初始位置时沿着从架体单元的底部向顶部逐渐倾斜的方向布置,该引弧静触头单元初始位置时其顶部相距架体单元的底部的高度高于静触点单元相距架体单元的底部的高度。
进一步地,引弧动触头单元和引弧静触头单元为铜钨合金材料制成,动触点单元和静触点单元为银钨合金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静触头部还包括一截面呈U形的基座,架体单元设置于该基座的U形槽内,该U形槽的相对两侧槽壁的顶端沿垂直于该槽壁的方向向两外侧延伸有折弯部,静触点单元设置于折弯部上,该静触点单元相距U形槽的槽底的高度低于引弧静触头单元初始位置时其顶部相距U形槽的槽底的高度。
进一步地,上述的架体单元包括:
至少一座体,其平铺设置,该座体的相对两端沿垂直于其自身的方向延伸有第二折弯部;
至少一轴体,其设置于第二折弯部之间,引弧静触头单元活动连接于该轴体上,弹性元件的一端套于该轴体上、另一端向引弧静触头单元的底部延伸。
进一步地,弹性元件在引弧静触头单元的底部折弯形成支撑部。
进一步地,引弧静触头单元的底部配合支撑部设置有台阶面,支撑部卡于该台阶面上。
进一步地,上述的弹性元件为压簧。
进一步地,动触头部具有动触头本体单元,其上开设有燕尾槽,引弧动触头单元具有与该燕尾槽匹配的连接部,引弧动触头单元通过该连接部嵌设于该燕尾槽内。
进一步地,引弧动触头单元上与引弧静触头单元的接触面为弧面。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引弧静触头单元活动连接于架体单元上且其底部设置有弹性元件,在初始位置时,引弧静触头单元沿着从架体单元的底部向顶部逐渐倾斜的方向布置且其高度高于静触点单元,在合闸过程中,引弧静触头单元首先接触引弧动触头单元,实现引弧;在这期间,由于弹性元件的作用以及引弧静触头单元与架体单元的活动连接关系,引弧静触头单元与引弧动触头单元直接形成“弹性触碰”,并且引弧静触头单元向外倾斜的布置使其在吸收了引弧动触头单元施加的压力后可以继续向下活动一段距离,有效地化解由于引弧动触头单元施加压力可能造成的损伤,相比于现有技术,其可以有效地保护引弧静触头单元和引弧动触头单元,保证引弧持续有效,最大程度地保护动触头部和静触头部,提高双电源转换开关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飞腾电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飞腾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92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