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菌固态发酵谷朊粉制备小麦活性肽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86555.X | 申请日: | 2014-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2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汤江武;孙宏;吴逸飞;姚晓红;王新;柳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P39/00 | 分类号: | C12P39/00;C12P21/06;C07K1/36;C07K1/34;C07K1/16;C12R1/125;C12R1/23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向庆宁 |
地址: | 310021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态 发酵 谷朊粉 制备 小麦 活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蛋白肽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采用两种微生物混合培养,固态发酵谷朊粉制备小麦活性肽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肽是蛋白质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一般为蛋白质降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现代营养研究成果表明,蛋白质被动物所摄入后,主要以肽的形式被吸收利用,并可在体内发挥提高免疫、抗疲劳、降血压和降血脂等多种生物功能。美国、日本等国家以活性肽为研究对象已开发出低抗原食品、婴儿食品、运动食品、促钙吸收食品、降压食品、醒酒食品等一系列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我国拥有相对丰富的蛋白质资源,因此利用不同蛋白资源开发活性肽是目前食品和饲料工业研究的重点。
谷朊粉是一类从小麦中提取的优质的植物蛋白原料,其蛋白质含量高(75%-85%)且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在食品和饲料工业中具有广泛应用。研究表明,谷朊粉经过水解后可产生具有抗氧化、调节血糖、镇痛等多种功能活性的小麦肽,并大大提高其蛋白体外消化率;体内试验表明,小麦活性肽可显著提高饲喂实验小鼠的免疫功能。因此,谷朊粉水解成小麦肽后,具备更优的生物活性和广阔的市场开发应用前景。
目前,由谷朊粉出发制备活性肽的主要方法为酶解法。如中国发明专利(CN 102326664B)公开了“一种谷朊粉肽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将蒸煮过的谷朊粉加水混合后,分别加入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并调控pH稳定进行酶解反应,再经过分离、浓缩和干燥制成小麦肽产品。但由于液体酶解法生产小麦活性肽的苦味明显,口感较差,因而严重影响了产品品质。同时, 由于酶解反应使用的酶量大,且多为进口酶,加大了制备小麦肽的成本,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为了保证酶解反应的效果,往往需要实时调节pH、温度等反应条件,进一步加深了酶解工艺的复杂性,不利于小麦活性肽产业化的推广。因此,目前急需要一种新的生产工艺来实现有效消除小麦活性肽苦味的同时,降低其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无需酸碱调节,成本低的小麦活性肽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所获得的小麦活性肽苦味可达到有效去除。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混菌固态发酵谷朊粉制备小麦活性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市售谷朊粉为原料,直接加入含有枯草芽孢杆菌与嗜酸乳杆菌的复配发酵剂,进行固态发酵;再经提取分离、精制、干燥而成,其中,枯草芽孢杆菌为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4255的菌株,嗜酸乳杆菌为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3342的菌株。
优选的,制备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与嗜酸乳杆菌复配发酵剂的方法包括:1)、配制发酵培养液,成分为葡萄糖50g,酵母粉15g,蛋白胨20g,无菌水1000mL,pH为7.0;2)、将从斜面经过活化、扩大培养后的枯草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菌种分别用上述发酵培养的菌体液稀释为1-5×108个/mL的悬浊液,并按照等比例混合即得复配发酵剂。较优选的,悬浊液中枯草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菌体浓度为1×108个/mL。
优选的,所述的固态发酵的步骤包括:按照谷朊粉与复配发酵剂固液质量比1:1-2:1加入发酵剂,发酵温度调节为28-42℃,发酵时间为24-72小时。
优选的,所述的提取步骤包括:按谷朊粉与蒸馏水的比1:10-1:20加入 蒸馏水,每次提取的时间为10-30分钟,提取次数为1-3次。
较优选的,在经过水提取过程后,还包括分离步骤,其中分离步骤包括:离心转速为3000-6000转/分钟以去除残渣。
优选的,在经过分离步骤后,采用超滤膜过滤分离小麦活性肽粗提液并分离成不同分子量的小麦活性肽。
一种混菌固态发酵谷朊粉制备小麦活性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市售谷朊粉为原料,直接加入含有芽孢杆菌与乳酸菌的复配发酵剂,进行固态发酵;再经提取分离、精制、干燥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65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