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晶体二氧化硅/碳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82981.6 | 申请日: | 2014-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8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 发明(设计)人: | 杨娟玉;卢世刚;康志君;史碧梦;王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
| 主分类号: | C25B1/00 | 分类号: | C25B1/00;C25B11/03;C25B11/04;C30B29/18;C30B2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00 | 代理人: | 刘秀青,熊国裕 |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晶体 二氧化硅 多孔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晶体二氧化硅/碳多孔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三维网状晶体二氧化硅均匀分布在碳颗粒表面构成该晶体二氧化硅/碳多孔复合材料,其中的二氧化硅为四方晶体,属于P41212空间群,a=b=4.973,c=6.924;该晶体二氧化硅/碳多孔复合材料的孔隙率为40-80%,中位孔径为100-2000nm,电阻率为0.10-80Ω·cm,该晶体二氧化硅/碳多孔复合材料中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0-90%,碳材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70%。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二氧化硅/碳多孔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晶体二氧化硅是原料非晶二氧化硅颗粒在助熔剂的作用下得到的。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二氧化硅/碳多孔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颗粒为高纯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以及其他无定型碳材料的至少一种。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二氧化硅/碳多孔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颗粒呈球形状、类球形状、片状、线状、管状中的至少一种。
5.一种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晶体二氧化硅/碳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以下步骤:
第一步,混合:将二氧化硅颗粒、碳材料以及助熔剂混合均匀,制成粉末状混合物;
第二步,成型:将粉末状混合物成型制成多孔块体;
第三步,烧结:将所获得的多孔块体在惰性气氛中经高温热处理除去助熔剂后得到三维网状晶体二氧化硅/碳多孔复合材料。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所述的二氧化硅为非晶二氧化硅。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所述的二氧化硅颗粒为类球形颗粒,粒径为10nm至1μm。
8.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所述的助熔剂为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氯化物或氟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9.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所述的混合方法为磁力搅拌、真空混炼或球磨。
10.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所述的高温热处理的温度高于所选助熔剂的熔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未经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298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