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油量显示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82890.2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04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刘文彬;李连杰;刁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23/24 | 分类号: | G01F2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油 显示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油量显示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上常用电热式燃油表接收油位高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以指示燃油箱内的存油量。其工作原理是:电流自蓄电池经稳压器的双金属片、油面指示表的电阻丝、油面高度传感器的可变电阻和滑动接触片触头,回到蓄电池而组成闭合回路。当燃油箱中的油位高度为零时,油面上的浮子位置最低,其滑动接触片触头位于可变电阻的右端,这时传感器输出阻值最大而回路的电流最小,指示表的电阻丝只散发出微少的热量,使得双金属片产生少量的热变形,燃油表指针相应地指在“0”刻度线上。随着油位高度的增加,滑动接触片触头逐渐左移,致使传感器输出阻值随之减小,而回路电流随之增大,燃油表指针也因双金属片的热变形增大而逐渐向右偏转,指示出相应的读数。当燃油充满油箱时,回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值,指针指到最右边的刻度线上。这种燃油量显示系统,由于结构和原理上的限制,仅能反映燃油量从低位到高位区间的大致变化,无法精确地显示燃油量的具体数值。
为了更加精确地测量油箱中的燃油量,出现了以下几种智能测量燃油量的方法:
(1)通过单片机采集可变电阻的阻值,计算得到燃油量信号;
(2)测量油箱底部的压力,通过单片机对压力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燃油量信号;
(3)采用磁敏油位传感器测量,通过单片机对压力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燃油量信号;
(4)根据燃油液位与电容传感器的电容成线性关系的特点,采用电容式传感器进行燃油液位的精确测量,并通过单片机的信号处理,得到燃油量信号。
以上各种方法虽然能使燃油量的测量精度有所提高,使得汽车在平路上行驶时,能够精确显示燃油量信号,但是都无法自适应路面坡度的变化,在坡道上行驶时,将导致燃油量显示不准确,尤其对于搭载续航里程计算功能的车辆来说,将会导致续航里程计算错误,对车辆用户产生误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燃油量显示方法及系统,能够自适应路面情况的变化,对车辆在坡道上行驶时的燃油量进行精确显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燃油量显示方法,包括:
液位传感器采集车辆在任意路面上的油位高度信号,并根据所述油位高度信号输出修正前电阻值;
采集所述任意路面的俯仰角,并根据所述俯仰角和所述液位传感器的标定参数计算电阻值修正系数;
根据所述修正前电阻值和所述电阻值修正系数,计算修正后电阻值;
计算所述修正后电阻值所对应的燃油量,并进行显示。
优选地,所述采集所述任意路面的俯仰角包括:
两轴陀螺仪采集所述任意路面的俯仰角速度信号,并输出模拟电压信号;
仪表控制器根据设定的采样频率和采样周期对所述模拟电压信号进行采样得到离散电压信号,并对所述离散电压信号进行积分和滤波,得到所述任意路面的俯仰角。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俯仰角和所述液位传感器的标定参数计算电阻值修正系数包括:
所述俯仰角为α,所述液位传感器为扇形滑动变阻器,所述扇形滑动变阻器的最大滑动角度为θmax,所述扇形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为Rmax,则所述电阻值修正系数为: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修正前电阻值和所述电阻值修正系数,计算修正后电阻值包括:将所述修正前电阻值减去电阻值修正系数即可得到修正后电阻值。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任意路面的俯仰角速度信号,计算俯仰角速度变化率;
将所述俯仰角速度变化率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并判断所述俯仰角速度变化率是否小于预设阈值;如果是,则显示所述修正后电阻值所对应的燃油量;否则,显示所述修正前电阻值所对应的燃油量。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燃油量显示系统,包括:
液位传感器,用于采集车辆在任意路面上的油位高度信号,并根据所述油位高度信号输出修正前电阻值;
俯仰角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任意路面的俯仰角,并根据所述俯仰角和所述液位传感器的标定参数计算电阻值修正系数;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修正前电阻值和所述电阻值修正系数,计算修正后电阻值;
所述计算模块,还用于计算所述修正后电阻值所对应的燃油量;
显示模块,用于对所述燃油量进行显示。
优选地,所述俯仰角采集模块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28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