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矿石的处理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180462.6 | 申请日: | 2014-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8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 发明(设计)人: | 苏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开发区均诚纸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B3/04 | 分类号: | C22B3/04;C22B3/26;C22B15/00;C25C1/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矿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湿法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矿石的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对于桂花大村铜矿来说,全区矿石平均铜含量1.81%,主要是以氧化矿为主的氧硫混合矿,而且含钙、镁、铝、铁均较高,用常规选矿法处理该矿石,使得铜的回收率低;而且该矿石为碱性脉石,酸耗高达12-15t/tCu,用湿法冶炼酸浸技术处理该矿石,会产生板结从而造成浸出液渗透困难,而且矿石中的硫化矿不易浸出,因此该矿石属于用传统方法难以处理的难选、难浸矿石,因此寻找一种经济有效的加工技术来处理这种难选、难浸矿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桂花大村铜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才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国内外对铜矿石直接浸出技术大致分为:硫酸法堆浸和地浸技术、细菌法堆浸技术、氨法加压和常压搅拌浸出技术等,这些方法经过几十年的生产应用,技术成熟可靠,但它们都存在着共同的缺陷,即对矿石浸出的适应性较差,例如:硫酸法堆浸和地浸技术主要适用于硅质酸性氧化矿,对含钙、镁、铝、铁等较高的碱性矿石不适应,对氧硫共生的硫化矿也很难浸出,靠空气中的氧来氧化硫化矿耗时长、效率低;细菌浸出法主要是对次生硫化矿浸出效果较好,而对原生硫化矿(如黄铜矿)及氧化矿则较难浸出;氨法加压氧化虽然能将硫化矿和氧化矿一起浸出,但高压设备投资大,溶液中铜浓度低,矿渣太细,固液分离困难,堆存困难,生产成本高而难以推广普及;常压氨浸只适于氧化矿浸出,不适于硫化矿的浸出,而且对氨的损失较大,既增加成本又污染环境;而且浸出液是一种氨性溶液,氨性溶液是重要的湿法冶金体系,铜离子可以形成稳定的氨配位化合物而溶解在铵盐溶液中,铜-氨配位化合物为阳离子状态,虽然可以用一般酸型萃取剂萃取,但在高PH值下大部分萃取剂溶解损失大,
从氨性溶液中萃取金属离子包括多个反应平衡:
氨加合质子:
NH3 + H+ == NH4+
金属离子形成氨配合物:
nNH3 + Cu2+ == Cu(NH3)2+n
萃取平衡:
(m+2)HR + Cu == CuR·mHR + H
氨的萃取及分配、离解平衡:
HR + NH3 == NH4R
NH4R == NH4R == NH4+ + R-
在PH<7时,溶液中游离氨浓度很低,铜离子大多未能形成氨配合物,萃取类似在一般盐溶液中的过程;PH>7后,随着PH升高,溶液中游离的NH3增加,铜离子形成铜-氨配合物,平衡向右转移,可萃取的游离Cu2+浓度下降,而被萃入有机相的NH3增加,这些因素都不利于铜的萃取,一般酸性萃取剂在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很大,几乎都生成铵皂溶入水相,萃取剂溶解损失大,不利于铵盐溶液中铜的萃取。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的冶金制造工序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难选、难浸矿石的铜矿石的处理工艺,包括复合浸出剂槽浸工序、萃取工序、电积工序,其工艺流程如下:
(1)复合浸出剂槽浸工序:
1)将矿石粉碎到所需粒度,并加入浸出槽中;
2)根据加入的矿石量及矿物组成,计算出浸出剂的需要量及水量,配成浸出剂置于循环槽中;
3)加热浸出液,加入氧化剂,用泵将其泵入浸出槽中,加完氧化剂后停泵,浸出液停止循环,待反应24小时后,第二天同一时间重复上述操作;
4)每天定时化验测定铜浸出液的含铜浓度及浸出剂浓度,监测浸出槽中的反应是否正常,如果浸出率变化异常时,通过调整浸出剂加入量加以改善;
5)每天定时对浸出液中的铜和游离氨进行分析,以此来判断浸出反应是否正常,并计算每天铜的浸出率、浸出量,溶液中铜浸出量的计算公式为:
溶液中铜浸出量W2=溶液中铜浓度(kg/m3)×溶液体积(m3)
式中:铜浓度由分析测得
溶液体积为浸出液总体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开发区均诚纸业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开发区均诚纸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04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综合回收利用铝灰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超塑性中碳钢丝的球化退火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