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限位调距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80394.3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7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林金呈;萧辅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4 | 分类号: | G02B7/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大雅***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限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调距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可限位调距装置。
背景技术
镜片技术的成熟发展,让镜片得以广泛的应用于生活中,如手电筒上的二次光学镜片,可让内部的光源得到较佳的出光分布,之后更发展出变焦手电筒,通过改变镜片与内部光源的相对距离,进而产生如聚光或散光等出光方式,又或者如寻星镜上的目镜与物镜,借由目镜的距离调整,可适合不同的人眼焦距,以达到放大寻星的作用。
如图1及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用于手电筒的调距装置包括一筒身11、一可沿一轴向移动地套设于该筒身11的调整筒12、一具有一凸缘131的座体13、一设置于该座体13的发光组件14、一设置于该调整筒12内且沿轴向位于该发光组件14前方的光学透镜15,及一设置于该调整筒12上,且能限位固定该光学透镜15的前盖16。该调整筒12是利用该座体13的凸缘131限位。
惟这样的设计下,该调整筒12与该座体13的凸缘131的公差配合需较为精准,避免该凸缘131与该调整筒12产生干涉而导致无法移动,再者,由于座体13的材质为金属,在相对移动过程时,调整筒12和座体13限位时互相撞击,会容易有震动损坏问题。此外,现有技术的调距装置在组配上,需依序装设该调整筒12、该座体13、该光学透镜15及该前盖16,不仅零件的数量较多造成材料及加工成本的增加,也额外增加装配所需的时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能缩小体积、减轻重量,更有利于组装及制程可调性的可限位调距装置。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能快速完成的可限位调距装置的组装方法。
于是,本发明可限位调距装置,包含一筒身、一座体、一限位件,及一调整筒。
该筒身包括一前端面、一外周面、一内周面,及一形成于该内周面的内螺纹。
该座体包括一对应该前端面设置的凸缘、一外环面,及一形成于该外环面且与该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该座体相对该筒身可自一预组立位置改变为一组立位置,该凸缘与该前端面在该预组立位置时的轴向间距较在该组立位置时的轴向间距为大。
该限位件夹设于该座体的凸缘与该筒身的前端面之间,该限位件可受压变形,在该预组立位置时,该限位件具有一初始外径,在该组立位置时,该限位件具有一大于该初始外径的工作外径。
该调整筒可轴向移动地套设于该筒身的外周面,包括一后端面、一围绕该限位件的大孔径段、一介于该后端面与该大孔径段之间的小孔径段,及一衔接于该大、小孔径段之间的前抵肩面,在该组立位置时,该限位件的工作外径大于该小孔径段的孔径,该前抵肩面受该限位件阻挡。
于是,本发明可限位调距装置的组装方法,包含:
步骤(A):制备一可限位调距装置,该可限位调距装置包含一筒身、一座体、一可受压变形的限位件,及一调整筒,该筒身包括一前端面、一内周面,及一形成于该内周面的内螺纹,该座体包括一与该前端面相对的凸缘、一外环面,及一形成于该外环面且与该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该调整筒包括一后端面、一大孔径段、一介于该后端面与该大孔径段之间的小孔径段,及一衔接于该大、小孔径段之间的前抵肩面。
步骤(B):将该座体相对该筒身螺入至一预组立位置,并使该限位件夹设于该座体的凸缘与该筒身的前端面之间,该限位件具有一初始外径。
步骤(C):将该调整筒的后端面朝该座体及该筒身套入至该小孔径段及该前抵肩面越过该限位件,该大孔径段围绕该限位件。
步骤(D):将该座体相对该筒身更螺入至一组立位置,该限位件具有一大于该初始外径及该小孔径段的孔径的工作外径,该前抵肩面受该限位件阻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能在该预组立位置及该组立位置之间变形调整的限位件,不仅能缩小体积、减轻重量,更能于螺锁该座体时,同时达到便于组装及调校的效果。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及有益效果,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现有技术的调距装置的一组合图;
图2是一现有技术的调距装置的一分解图;
图3是一分解图,说明本发明可限位调距装置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4是一组合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限位件于一预组立位置时的状态;
图5是一组合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该限位件于一组立位置,且一调整筒于一缩入位置的状态;
图6是类似于图5的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该调整筒于一伸出位置时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玉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03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