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除移栽稻田抗药性杂草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79353.2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0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马国兰;刘都才;刘雪源;唐涛;彭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N43/824;A01N43/90;A01N47/36;A01N43/88;A01N43/78;A01N43/80;A01P13/00;A01N37/26;A01N33/18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谢德珍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栽 稻田 抗药性 杂草 方法 | ||
1.一种防除移栽稻田抗药性杂草的方法,包括以下操作(1)~(3)中的至少一种除草措施:
(1)在同一年份、同一稻田中综合施用不同类型、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
(2)在同一年份、同一稻田中综合施用不同作用位点的除草剂;
(3)在不同年份、同一稻田中轮换使用不同类型、不同作用机理及不同作用位点的除草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除移栽稻田抗药性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类型、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包括有机杂环类除草剂、三唑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磺酰脲类除草剂、酰胺类除草剂、恶唑酮类除草剂、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中的两种或多种;所述不同作用位点的除草剂包括有机杂环类除草剂、三唑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磺酰脲类除草剂、酰胺类除草剂、恶唑酮类除草剂、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中的两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除移栽稻田抗药性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不同年份、同一稻田中轮换使用不同类型、不同作用机理及不同作用位点的除草剂具体是指:
第一年:在水稻移栽前3~5天施用有机杂环类除草剂进行第一次处理;在移栽后15~20天施用三唑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进行第二次处理;
第二年:在水稻移栽后5~7天或稗草1.5叶期施用磺酰脲类除草剂和酰胺类除草剂进行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除移栽稻田抗药性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不同年份、同一稻田中轮换使用不同类型、不同作用机理及不同作用位点的除草剂具体还包括:
第三年:在水稻移栽后5~10天施用恶唑酮类除草剂配加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进行处理;
第四年:在水稻移栽后3~7天施用酰胺类除草剂进行第一次处理;在水稻移栽后15~25天使用有机杂环类除草剂进行第二次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除移栽稻田抗药性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不同年份、同一稻田中轮换使用不同类型、不同作用机理及不同作用位点的除草剂具体还包括:
第五年:在水稻移栽后5~10天施用酰胺类除草剂配加磺酰脲类除草剂进行防除。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除移栽稻田抗药性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杂环类除草剂包括噁草酮、灭草松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三唑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包括五氟磺草胺;所述磺酰脲类除草剂包括嘧苯胺磺隆、苄嘧磺隆;所述酰胺类除草剂包括乙草胺、丙草胺、苯噻酰草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恶唑酮类除草剂包括异噁草松,所述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包括二甲戊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除移栽稻田抗药性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噁草酮的剂型为35%乳油、25%乳油、12%乳油或30%水乳剂;所述灭草松的剂型为480g/L水剂;所述五氟磺草胺的剂型为2.5%油悬浮剂或22%悬浮剂;所述嘧苯胺磺隆的剂型为50%水分散粒剂;所述苄嘧磺隆和乙草胺的剂型为20%苄嘧磺隆·乙草胺复合可湿性粉剂;所述丙草胺的剂型为30%乳油或50%乳油;所述苯噻酰草胺的剂型为50%可湿性粉剂;所述异噁草松和二甲戊灵的剂型为18%异噁草松·二甲戊灵复合可湿性粉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除移栽稻田抗药性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年中,施用的有机杂环类除草剂为噁草酮;施用的三唑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为五氟磺草胺;
所述第二年中,施用的磺酰脲类除草剂为嘧苯胺磺隆;施用的酰胺类除草剂为丙草胺;
所述第三年中,施用的恶唑酮类除草剂为异噁草松;施用的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为二甲戊灵;
所述第四年中,施用的酰胺类除草剂为苯噻酰草胺;施用的有机杂环类除草剂为灭草松;
所述第五年中,施用的酰胺类除草剂为乙草胺,所述磺酰脲类除草剂为苄嘧磺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935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