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贮藏油梨采后果实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176135.3 申请日: 2014-04-29
公开(公告)号: CN103947745A 公开(公告)日: 2014-07-30
发明(设计)人: 田世平;张占全;刘瑞玲;徐勇;李博强;秦国政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A23B7/152 分类号: A23B7/152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
地址: 100093 北京市海淀***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贮藏 油梨 果实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贮藏油梨采后果实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油梨,也称鳄梨,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热带名贵水果,含有多种维生素、丰富的脂肪酸和蛋白质,钠、钾、镁、钙等含量也高,营养价值与奶油相当,有“森林奶油”的美誉。除做生果食用外也可作菜肴和罐头。鳄梨脂肪含量高达其鲜重的20%以上,且80%为不饱和脂肪酸,居于所有水果之冠。果肉中的蛋白质含量也很高,可以达到15%,比柑橘、番木瓜、香蕉和芒果高出1倍以上。其含有大量的酶,可以加速脂肪的分解,有健胃清肠的作用,并具有降低胆固醇和血脂,保护心血管和肝脏系统等重要生理功能。油梨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它的外果皮可作驱虫剂,中果皮具有通经的作用,种子可治疗牙痛,树叶还可用作利尿剂、利胆剂和驱风剂等。从果肉中提取出的油梨油更是受到人们的青睐,国外的一些化妆品生产商将其添加到香皂、香波、面霜、眼霜、防晒霜等多种护肤品中。这大大提升了油梨的经济效益,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油梨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呼吸强度大,代谢速率高。果实采摘后,常温(20℃)下难以贮藏,贮藏寿命仅5-7天。由于油梨果在采前易受潜伏真菌的侵染,且大部分品种多在高温多雨的季节采收,果实极易腐烂变质,易丧失其商品性。油梨的后熟受温度的影响很大。高温(40℃)下果实内源乙烯的合成受到抑制,不出现呼吸高峰,无法正常后熟。低温下易发生冷害,造成冷害的温度范围也随品种的不同差异较大。桂恳大2号是我国自主培育出的油梨品种。该品种较速生,果实圆至椭圆形,平均单果重可达420克。该品种成熟时果品黄绿色,外观好看。果肉黄色、油润、细腻,无异味而又蛋黄香味,可食率达72.6%。新鲜果肉中含粗蛋白1.66%,粗脂肪11.21%,总糖2.9%,适宜鲜食。关于油梨的保鲜方法主要针对“哈斯”等品种,而关于桂恳大2号的保鲜方法尚没有相关报道和专利申请,生产上急需关于该品种的保鲜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如下a)-e)中至少一种功能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如下a)-e)中至少一种功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油梨采后果实放置在充有1-甲基环丙烯(1-MCP)的封闭容器中;

a)贮藏油梨采后果实;

b)延缓油梨采后果实的呼吸高峰;

c)防止油梨采后果实病害发生;

d)延缓油梨采后果实成熟衰老或延长油梨采后果实贮藏时间;

e)抑制果实膜脂过氧化。

上述方法中,1-甲基环丙烯在所述封闭容器中终浓度为1ppM/立方米。

上述方法中,所述放置的温度为20℃,所述放置的时间为18小时。

在所述放置后还包括如下步骤:从所述封闭容器中取出处理后果实在20℃或10℃贮藏。

1-甲基环丙烯在如下a)-e)中至少一种应用也是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a)贮藏油梨采后果实;

b)延缓油梨采后果实的呼吸高峰;

c)防止油梨采后果实病害发生;

d)延缓油梨采后果实成熟衰老或延长油梨采后果实贮藏时间;

e)抑制果实膜脂过氧化。

上述应用中,所述1-MCP的使用浓度为1-MCP在所述封闭容器中终浓度为1ppM/1立方米。

1-MCP在制备具有如下a)-e)中至少一种功能产品中的应用也是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a)贮藏油梨采后果实;

b)延缓油梨采后果实的呼吸高峰;

c)防止油梨采后果实病害发生;

d)延缓油梨采后果实成熟衰老或延长油梨采后果实贮藏时间;

e)抑制果实膜脂过氧化。

上述应用中,所述1-MCP的使用浓度为1-MCP在所述封闭容器中终浓度为1ppM/立方米。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如下a)-e)中至少一种功能产品。

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如下a)-e)中至少一种功能产品,包括上述的方法或应用中的1-MCP;

a)贮藏油梨采后果实;

b)延缓油梨采后果实的呼吸高峰;

c)防止油梨采后果实病害发生;

d)延缓油梨采后果实成熟衰老或延长油梨采后果实贮藏时间;

e)抑制果实膜脂过氧化。

上述的方法或应用或产品中,所述油梨的品种为桂恳大2号;

所述延缓油梨采后果实的呼吸高峰体现在降低乙烯和/或二氧化碳释放量;

所述病害为炭疽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61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