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植生混凝土保肥性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75262.1 | 申请日: | 2014-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1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宫晨琛;黄庆亮;芦令超;王守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8;C04B28/06;C04B14/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2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混凝土 保肥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植生混凝土保肥性的方法,属于环保建材领域。
背景技术
人类文明突飞猛进的同时,也在无情的破坏人类和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在水利、交通、能源、城市扩张等开发行为中,自然地形地貌及原有植被覆盖层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局部小气候被改变及生物链被切断。
面对严重恶化的生态环境形势,植生混凝土利用胶凝材料将较大粒径的粗骨料胶结稳固成型,采用特殊工艺制造其大孔结构,通过播种或其它手段使得多种植物根系在混凝土孔隙生长,进而完成生态环境的植被恢复。但是,植生混凝土其内部无足够营养组分,在植物根系到达土壤前,植物可能由于水分不足、营养不良易干黄、枯萎甚至死亡,无法起到绿化美观和浅根加筋、深根锚固的稳定土壤作用。因此,植生混凝土的广泛应用被严重限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植生混凝土保肥性的方法。将颗粒状肥料作细骨料掺入混凝土,不但在肥料颗粒表层包裹多孔水泥硬化体达到肥效缓释和保肥的目的,同时缓释后混凝土孔隙率增加为植物根系生长提供更多空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植生混凝土保肥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颗粒状肥料作细骨料掺入混凝土,拌合过程中水泥浆体包裹于肥料表层,形成肥效缓释壳。混凝土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数如下:
水泥 10.0~20.0
粗骨料 60.0~90.0
肥料 1.0~8.0
减水剂 0.1~0.3
缓凝剂 0.05~0.15
水 2.0~5.0
本发明所述水泥为硫铝酸盐水泥,其比表面积介于350~400m2/Kg;所述粗骨料为石灰石质骨料,其尺寸介于19~26mm;所述肥料为颗粒状碳酸氢铵,粒径介于0.85~2.80mm,氮含量≥17.1%;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类减水剂;所述的调凝组分为硼酸,化学纯试剂。
本发明的突出优点在于:
(1)将肥料包裹在多孔水泥硬化体内,肥效得到缓释,提高了混凝土的保肥性。
(2)肥料缓释后,植生混凝土的孔隙率增大,为植物根系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3)原料易得,工艺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植生混凝土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数如下:
水泥 11.0
粗骨料 84.0
肥料 2.5
减水剂 0.15
缓凝剂 0.07
水 2.28
按照HJ 11894-89《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日本《透水性混凝土河川护堤施工手则》测得植生混凝土浸水30天氮累积释放量达31.2%,孔隙率增长0.4%;60天氮累积释放量达52.8%,孔隙率增长0.7%。
实施例2
植生混凝土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数如下:
水泥 16.0
粗骨料 76.0
肥料 4.5
减水剂 0.21
缓凝剂 0.09
水 3.2
按照HJ 11894-89《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日本《透水性混凝土河川护堤施工手则》测得植生混凝土浸水30天氮累积释放量达28.2%,孔隙率增长2.1%;60天氮累积释放量达49.9%,孔隙率增长3.1%。
实施例3
植生混凝土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数如下:
水泥 18.6
粗骨料 7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52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提高烯烃重量的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一种模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