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石墨烯/六方氮化硼的高度晶向匹配堆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74485.6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90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多明;张广宇;时东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30B33/02 | 分类号: | C30B33/02;C30B29/02;C30B29/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范晓斌;康正德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烯 六方氮化硼 堆叠结构 晶向 匹配 制备 热处理 不确定性 高度匹配 机械对准 氮化硼 无规则 石墨 延伸 成熟 加工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六方氮化硼的高度晶向匹配堆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形成石墨烯/六方氮化硼的初步堆叠结构;对初步堆叠结构进行热处理,以得到石墨烯/六方氮化硼的高度晶向匹配堆叠结构。基于热处理时石墨烯会在六方氮化硼晶体上发生旋转,有利于两者的晶向匹配,从而得到了具有高度完美晶向匹配的石墨烯/氮化硼堆叠结构。该方法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机械对准方式所存在不确定性,且与石墨烯及六方氮化硼的边界晶向无关,即使无规则边界的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也能进行高度匹配。此外,该方法加工及操纵技术成熟,不仅适用于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堆叠结构,还可以延伸到制备其它类似的结构中,如石墨烯/石墨体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石墨烯/六方氮化硼的高度晶向匹配堆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作为二维碳材料具有许多优异性能,自从2004年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制备出来(Science306,666(2004))以来,石墨烯的许多特性逐渐为人们所了解。石墨烯可以悬浮起来或是通过范德瓦尔斯力附着在衬底上,石墨烯在各种衬底上的特性表现出显著的不同,这说明衬底对这种原子级薄的材料的重要性。
六方氮化硼具有原子级平整的表面,表面几乎没有悬挂价键而且掺杂电荷密度极低,展现出其能够作为石墨烯的衬底的巨大潜力。人们在六方氮化硼作为衬底的石墨烯材料中观察到高达60,0000cm2V-1s-1的迁移率以及量子霍尔效应。六方氮化硼与石墨烯一样也为蜂窝状结构,晶格常数与石墨烯有1.8%的差异,该差异导致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堆叠结构在石墨烯的表面有莫尔条纹形成。这种莫尔条纹对石墨烯的能带具有较大的影响,其电学性质表现出奇特超晶格狄拉克点,此外,对石墨烯等其它方面的性能如拉曼特性,界面摩擦等都有明显的影响。同时,莫尔条纹的尺寸与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的相对晶向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只有晶向接近匹配时才能得到具有较大尺寸的摩尔条纹,这种晶向匹配的结构是一种很好的材料。表现为石墨烯的许多特性如电学特性中超晶格狄拉克点易于观察到,而且此种结构表现出较大的界面摩擦和极好的热稳定性,有利于制备性能稳定的器件。虽然具有良好匹配性的结构具有诸多优异性能,然而其制备方法却比较困难。目前人们发展出的方法主要包括机械转移法和外延生长法。
采用机械转移法得到的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堆叠结构通常晶向随机,很难控制转移时的相对角度以达到晶向匹配。转移时控制相对角度的方法仅限于具有规则边界的石墨烯和氮化硼,而对于边界不规则的石墨烯和氮化硼则不能用使用该方法,因此,机械转移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对于已经机械转移到氮化硼表面的石墨烯,由于污染和褶皱,转移后的晶向则很难再改变。
外延生长法即在氮化硼表面外延生长石墨烯,一般是利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虽然该方法得到的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堆叠结构具有完美的晶向匹配,但在沉积和成核的过程中容易造成不均匀,生长出的石墨烯有较多缺陷,对材料的性能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出现一种石墨烯/六方氮化硼的高度晶向匹配堆叠结构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石墨烯/六方氮化硼的高度晶向匹配堆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堆叠结构匹配在1°以内,精确度高,且可将任意取向的石墨烯与六方氮化硼晶向匹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石墨烯/六方氮化硼的高度晶向匹配堆叠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形成石墨烯/六方氮化硼的初步堆叠结构;对初步堆叠结构进行热处理,以得到石墨烯/六方氮化硼的高度晶向匹配堆叠结构。
进一步地,在热处理之前,采用基于扫描探针的操纵技术对初步堆叠结构中的石墨烯进行操作,以使初步堆叠结构预匹配。
进一步地,热处理包括加热操作,加热操作的加热温度为600℃~800℃,保温时间为10~4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44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车辆的清洁后门玻璃的装置
- 下一篇:电力线路故障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