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杆氮化系统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73161.0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1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C23C8/36 | 分类号: | C23C8/36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王树镛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杆 氮化 系统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螺杆氮化系统,主要是一种采用外部催化作用的氮化原理,属于热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渗氮,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常见有液体渗氮、气体渗氮、离子渗氮。传统的气体渗氮是把工件放入密封容器中,通以流动的氨气并加热,保温较长时间后,氨气热分解产生活性氮原子,不断吸附到工件表面,并扩散渗入工件表层内,从而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和组织,获得优良的表面性能。而该渗氮时间比较长,尤其是在螺杆的氮化过程中,达到优良的渗氮效果要80个小时,造成渗氮效率低,目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螺杆氮化系统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螺杆渗氮效率低的不足。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螺杆氮化系统,包括压力表、第一三通阀、可调泄压阀、点火器、第二三通阀、氮化炉、第三三通阀、调压阀、阀门、第一发生器、单向阀和第二发生器,所述压力表、第一三通阀、可调泄压阀、点火器、第二三通阀依次通过管道接入氮化炉,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分别设有两个,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通过管路分别并联有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
所述第一发生器一端设有第三三通阀、阀门、单向阀并通过管路接到第一三通阀,另一端设有第三三通阀、阀门通过管路接入到第二三通阀,两个第三三通阀之间设有调压阀。
所述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均为双层壳体结构,壳体间隙为10cm并充满水,发生意外时用于吸收氨气。
所述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内的电解液为C5H5N、C3H6N6、水、CH3NH2、HCl、 KNO3的混合体,各成分占混合体的质量比分别为17%、18%、20%、13%、16%、16%。
所述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为PVC塑料材质,直径为一米,具有良好的绝缘性。
螺杆氮化系统的使用方法:先开启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进行电解,通过压力表往管道内通氨气,可调泄压阀进行调节泄压,使其大部分氨气通过第一三通阀,进入到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内,跟电解气体混合后经第二三通阀进入到氮化炉内进行快速氮化,如果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内发生异常,管道内压力剧增,可通过可调泄压阀外排同时点火器将氨气点燃,以确保安全,氮化过程中可根据氮化的经验调节,适当调整调压阀的电解的气体和氨气达到最佳比,得到最佳的氮化效率和质量。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系统采用的渗氮技术,可在40个小时的时间内达到螺杆原来工艺80小时的技术指标,提高了螺杆渗氮效率,应具有广泛的市场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螺杆氮化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压力表 2、第一三通阀 3、可调泄压阀 4、点火器 5、第二三通阀 6、氮化炉 7、第三三通阀 8、调压阀 9、阀门 10、第一发生器 11、单向阀 12、第二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螺杆氮化系统,包括压力表1、第一三通阀2、可调泄压阀3、点火器4、第二三通阀5、氮化炉6、第三三通阀7、调压阀8、阀门9、第一发生器10、单向阀11和第二发生器12,所述压力表1、第一三通阀2、可调泄压阀3、点火器4、第二三通阀5依次通过管道接入氮化炉6,第一三通阀2和第二三通阀5分别设有两个,第一三通阀2和第二三通阀5通过管路分别并联有第一发生器10、第二发生器12。
所述第一发生器10一端设有第三三通阀7、阀门9、单向阀11并通过管路接到第一三通阀2,另一端设有第三三通阀7、阀门9通过管路接入到第二三通阀5,两个第三三通阀7之间设有调压阀8;第二发生器12和第一发生器10的连接方式相同,两种并联来进行工作;单向阀11可有效防止发生事故时气体倒灌毁坏整个设备。
所述第一发生器10、第二发生器12均为双层壳体结构,壳体间隙为10cm并充满水,发生意外时用于吸收氨气,防止发生人员中毒和爆炸事故。
所述第一发生器10、第二发生器12内的电解液为C5H5N、C3H6N6、水、CH3NH2、HCl、 KNO3的混合体,各成分占混合体的质量比分别为17%、18%、20%、13%、16%、16%,该电解液在工作时产生的气体能大大加快渗氮效率并在本系统的配合下实现40小时的完整渗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31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