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焊装生产线之间输送车身的方法及焊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9854.2 | 申请日: | 2014-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9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雷志华;蔡小平;刘国斌;骆佳光;杨旭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B23K37/04;B23K37/04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罗志伟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线 之间 输送 车身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制造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在焊装生产线之间输送车身的方法,还涉及一种焊装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各厂家使用最多的车身输送方式是单一式输送方式,即一个白车身采用一个单一的输送框架在生产线之间穿梭,这样的好处一个输送框架就能完成一个白车身的整个生产过程。但在批量对白车身进行定位焊接的工艺步骤中,采取单一式的输送方式会由于个体控制问题,在车身输送的节奏上很难把握,特别在定位焊接工位,生产节奏的把握相当重要,如果由于车身的输送节奏不能也焊装设备的节奏一致,就容易造成生产的延误,影响到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适应生产节奏,能提高生产效率的白车身输送方法及其对应的焊装装置。
本发明一种在焊装生产线之间输送车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 通过车身输送机构将白车身输送到焊接工位上端;S2. 将白车身送到焊接工位,并对白车身进行定位,包括:a1. 通过车身输送机构的升降导轨带动白车身下降到焊接工位,侧围定位立柱机构的定位立柱翻转为立起状态;b1. 侧围定位机构下降并由侧围定位立柱机构支撑;c1. 侧围定位机构的夹具和车架定位机构的夹具夹紧白车身;S3. 对焊接工位的待焊接白车身进行焊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中,通过车身输送机构的车身托架托起白车身,并通过升降导轨将白车身输送到焊接工位上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3对白车身进行定位的同时,还进行以下步骤,包括:a2. 通过车架定位机构支撑住下降到焊接工位的白车身,同时车身车架脱离白车身下降到底部,车身托架收回;b2. 车身托架后退移动到下一个待焊接白车身的底部;c2. 车身托架张开。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S4. 侧围定位机构的夹具和车架定位机构的夹具张开,侧围定位机构上升;S5. 侧围定位立柱机构的定位立柱翻转为放倒状态,升降导轨上升托起完成焊接的白车身,同时升降导轨带动车身托架托起下一个待焊接的白车身,并重复步骤S1。
用同一个车身托架在白车身之间输送车体,提高了白车身运输的同步性。采用升降导轨和车身托架的配合,方便了在生产线上车身输送节奏的把握,焊接完成的白车身和待焊接的白车身共用一条升降导轨,在把焊接完成的白车身运输走的同时把待焊接的白车身输送到了焊接工位,本需要两步完成的车身输送步骤结合一步完成的步骤,节约机运时间,提高生产节拍,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本发明的一种焊装装置,包括车身输送机构、车架定位机构、侧围定位立柱机构、侧围定位机构、工作台、升降机构,所述车身输送机构包括可升降的升降导轨、可旋转的车身托架,所述车身托架与升降导轨连接,所述升降导轨与工作台连接,所述车架定位机构与工作台连接,所述侧围定位立柱机构与工作台连接,所述侧围定位机构与侧围定位立柱机构连接,所述升降机构与侧围定位机构连接。车身输送机构用于将白车身输送到焊接工位,车身托架可以在升降导轨上来回移动,以便输送白车身,同时升降导轨可以升降移动,在车身托架将白车身输送到焊接工位后可以带动车身托架下降,随后车身托架会退回到下一个待焊接的白车身,车身托架仅在待焊接工位和焊接工位之间移动,动作简单,容易调节,能更好的适应生产节奏。侧围定位机构在升降机构的带动下进行上下移动,当白车身到焊接工位后下降,在白车身焊接结束后上升,也具有动作简单、容易调节的特点,也能很好的适应生产节奏。侧围定位立柱机构用于支撑下降后的侧围定位机构,侧围定位机构对白车身上端以及侧围进行夹紧定位,车架定位机构对白车身的底部进行夹紧定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该焊装装置的车身输送机构包括驱动车身托架旋转的车身托架气缸,所述车身托架气缸与车身托架连接。车身托架根据生产的需要可以旋转为张开状态或回收状态,车身托架的旋转功能有车身托架气缸驱动完成。车身托架在托起待焊接的白车身时张开,待焊接的白车身各部件之间还没连接,采用张开状态的车身托架来托起可以增大支撑面积,同时也保证了待焊接车身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不会在输送过程发生偏离。在将白车身输送到焊接工位后,车身托架收回并后退移动,车身托架在张开状态进行移动时,需要更大的空间以便车身托架能够顺利移动,这会占用更多的焊接生产空间,使得空间利用率低,采用回收状态进行移动不仅可以减少对生产空间的占用,同时回收状态的车身托架在移动时可以避免与焊装装置的其他部件发生碰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98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镦机的传动带压紧机构
- 下一篇:可更换饰件的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