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重影度的柱透镜式3D光学立体膜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9479.3 | 申请日: | 2014-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5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周永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通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B32B27/06;C09D163/10;C09D175/14;C09D167/06;C09D7/12 |
代理公司: | 江阴大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杨新勇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影 透镜 光学 立体 膜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显示技术领域领域,具体设计一种低重影度的柱透镜式3D光学立体膜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3D电影以其逼真的视觉体验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青睐,但是佩戴眼镜观看却非常不方便。在这种背景下,裸眼3D技术应运而生。目前而言,在裸眼3D显示膜中,柱透镜式3D技术能很好地保障画面亮度,是未来3D显示最有望普及的解决方案。
所谓的柱透镜式3D光学立体膜片是借助紫外线在PET等光学薄膜上将丙烯酸树脂固化成微柱透镜阵列结构而制得。微柱透镜阵列结构的主要功能在于实现不同方向投影膜片下方的子像素,分离左右眼不同视像,从而双眼观看显示屏时,就可以看到不同的子像素。目前对于柱透镜式3D光学立体膜片在裸眼式3D显示技术中已有很多专利文献发表,例如申请号为201110271474.6的中国专利等等。但如何提高柱透镜式3D光学立体膜片的重影度、提高其3D显示效果,仍是其生产过程中的最关键的核心技术点之一。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低重影度的柱透镜式3D光学立体膜片。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上述低重影度的柱透镜式3D光学立体膜片的制备方法。
针对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低重影度的3D光学立体膜片,其包括一透明基板和涂布在该基板上的涂层;该涂层具有微柱透镜阵列结构,由包括有丙烯酸酯寡聚物、丙烯酸酯单体、石墨烯及氧化锌纳米颗粒的聚合基质紫外光固化得到。
优选地,所述聚合基质包括如下组分:
芳香族环氧树脂丙烯酸酯寡聚物 24~42份、
聚酯型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酯寡聚物 4~7份、
脂肪族聚酯丙烯酸寡聚物 8~14份、
丙烯酸酯单体 28~45份、
氧化锌纳米颗粒 1~2份、
石墨烯 0.001~0.1份、
光引发剂 1~5份、
助剂 1~5份。
最好所述石墨烯为氧化石墨烯。
所述氧化锌纳米颗粒的尺寸为1~100nm。
所述助剂为流平剂、润湿剂、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丙烯酸单体为丙烯酸异冰片酯与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按重量比(1.5~3):1的复配物。
所述涂层的厚度为20μm~600μm。
针对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上述低重影度的柱透镜式3D光学立体膜片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机械粉碎法、溶胶-凝胶法、醇盐水解法、沉淀法、水热法、固相法、气相法之一制备氧化锌纳米颗粒;
s2、将芳香族环氧树脂丙烯酸酯寡聚物、聚酯型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酯寡聚物、脂肪族聚酯丙烯酸寡聚物、丙烯酸酯单体、氧化锌纳米颗粒、石墨烯、光引发剂、助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配成聚合基质;
s3、将聚合基质流延涂布于透明基板上,由微凹版涂布辊和光辊组成的一对压辊在胶料上辊轧成型,形成有规律、均匀排列的微柱透镜阵列结构;
s4、辊轧后的聚合基质用紫外光固化形成固化的涂层,得到柱透镜式3D光学立体膜片;
s5、将光学保护膜分别贴合于基板的表面和涂层的表面,成品经过切边、分条、再收卷。
优选地,所述微凹版涂布辊的直径为20~50mm。
优选地,所述聚合基质包括如下组分:
芳香族环氧树脂丙烯酸酯寡聚物 24~42份、
聚酯型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酯寡聚物 4~7份、
脂肪族聚酯丙烯酸寡聚物 8~14份、
丙烯酸酯单体 28~45份、
氧化锌纳米颗粒 1~2份、
石墨烯 0.001~0.1份、
光引发剂 1~5份、
助剂 1~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通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阴通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94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