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定向降解吸收的金属血管夹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6536.2 | 申请日: | 2014-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2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刘静怡;张绍翔;张元壮;姜曼;徐海东;赵常利;张小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奥芮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22 | 分类号: | A61B17/122;C22F1/06;B23P15/00;A61L31/02;A61L3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15513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向 降解 吸收 金属 血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入型医疗器械产品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外科手术中人体体内血管永久性闭合的金属血管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临床上医生在做腹腔、胸腔外科切除手术时,会将手术部位附近的无法缝合或没必要缝合的活动出血血管结扎闭合,避免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出血。现有闭合技术包括两种,第一,对所需结扎闭合部位用线缝合,操作时间长,手术难度大,对医生的缝合技术要求高且费时费力,长时间的手术对病人也有很大的伤害,并且几乎无法在窥镜下操作;第二,采用金属钛血管夹,将血管夹紧闭合。此类血管夹可以满足窥镜下操作的要求,但在植入病人体内后,由于钛金属吸收X线或对超声波的影响,而影响术后CT、B超等的检查,且钛夹植入体内后不会被降解,永久存在,甚至可能会游离至其他部位,造成炎性反应等并发症;第三,有些手术中采用高分子闭合用血管夹,为不可降解产品,与钛夹具有类似的不足。因此,采用可降解金属材料,开发具有可降解特性的血管夹产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下面是现有技术中较有代表性的已公开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
发明申请专利号200910097174.3记载了一种由合成塑料制成的V型血管夹及其制作方法。所述血管夹由塑料制成,不可被降解吸收,会产生异物反应,长时间停留人体内易出现移位现象,造成对其它组织伤害;所述血管夹结构及制作方法只能用于由塑料制成的血管夹,其结构是根据塑料材质设计而成,无法满足可降解金属血管夹的材料力学特性。
专利申请号200820047583.3记载了一种血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结构是阴阳配合的自锁结构或者凹凸配合的自锁结构。从金属加工制造角度来讲,此结构有很多机械加工死角,通过常见机械加工方式难度很大,只能通过金属注塑成型或粉末冶金的方式进行批量化生产,其结构及对应的加工方式无法满足以可降解金属为原材料的血管夹量产需求。
专利申请号201020657032.6记载了一种血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夹为一种不锈钢弹簧结构,其材料不能被降解吸收;另外,根据血管夹头的结构特点,植入人体后可能会反弹、产生松动脱落;而且所述血管夹头有外露的尖锐部分,可能对周围组织产生伤害。此外,由于弹性模量的关系,此结构适合于不锈钢材质,由于可降解金属的力学特性,尤其是较低弹性模量的原因,该结构不适于可降解金属材质血管夹。
专利申请号201120412587.9记载了一种可吸收镁合金组织闭合夹,其主要特征在于由镁合金制成的一种血管夹,该夹体一端开口、其余连成一体,所述夹体开口方向的两侧相对于其中心线对称,在所述夹体开口方向的两侧相对于其中心线对称,在所述夹体的内壁上开有通槽。该专利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其一,该专利所提及的技术方案中未能有效的解决镁金属的降解问题,而镁金属降解时的严重点蚀现象是本领域公识的技术难点,如解决不好此问题,会导致降解不可控,大大增加了器械的使用风险;其二该专利所提及的技术方案中描述的血管夹结构与传统钛夹类似,但镁金属材料的抗拉强度,塑性性能却远低钛材料,采取此种结构,会导致闭合后密封性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夹体在大角度塑性变型时出现断裂失效现象;该血管夹在内壁上开有通槽,这会导致严重尖点电位腐蚀现象,造成此处降解速率加速,夹体在短时间内断裂失效,因此该专利所提及的技术方案不能完全满足镁金属血管夹的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定向降解吸收的金属血管夹及其制备方法,可通过定向改变血管夹材料不同部位的组织结构差异来改变其电位差,从而实现不同降解顺序的定向降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定向降解吸收的金属血管夹,所述金属血管夹包括用于闭合血管的上臂、下臂和尾部O型结构,上臂、下臂和尾部O型结构构成非对称V型结构,上臂与下臂端部设有相互配合的自锁结构;使用时将所需闭合的血管放置于V型结构的上下臂之间的空隙,通过挤压上臂和下臂,使其夹角逐渐减小,直至上臂与下臂自锁结构互相锁定闭合;所述上臂、下臂的外侧和内侧具有不同的微观组织结构及电位差,其中,内侧是指血管夹靠近血管的部位,外侧是指血远离管夹部位,外侧的晶粒尺寸大于内侧的晶粒尺寸且外侧比内侧电位差低,从而实现血管夹闭合后由血外侧向内侧方向定向降解。
本发明中的血管夹材料为纯镁或镁合金,其中,所述纯镁的镁含量99.99%以上。采用可降解镁金属,通过对加工工艺调节,使其不同部位拥有不同的降解性能,满足以可降解镁金属为原材料血管夹的定向降解要求,提高降解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奥芮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奥芮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65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