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非线性算法的裂缝及裂缝内流体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3256.6 | 申请日: | 2014-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8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孙赞东;杨沛;田军;邓新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赞东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1 | 代理人: | 李桂玲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非线性 算法 裂缝 流体 识别 方法 | ||
1.一种基于非线性算法的裂缝及裂缝内流体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把分方位共反射点道集分别记为:方位1、方位2、方位3…方位n,接着把n-1个方位的共反射点道集分别减去某一个方位的共反射点道集,得到n-1个方位的共反射点振幅差异道集,为非线性反演准备数据;
步骤2:利用n个方位的共反射点道集进行裂缝反演,算出每个反射点上每个时间采样点上的裂缝方位;
步骤3:把步骤2中得到的裂缝方位输入求初值的线性方程,得到求解非线性方程所需要的初值,所述初值包括裂缝密度、各向异性参数;
步骤4:利用步骤1所述的振幅差异道集,步骤2得到的裂缝方位、步骤3得到的裂缝密度和各向异性参数作为初始值,基于所述非线性方程进行反演,得到裂缝密度、各向异性参数;
步骤5:利用步骤4得到的裂缝密度、各向异性参数求得裂缝流体指示因子的大小,进行流体类型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线性算法的裂缝及裂缝内流体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所用的裂缝反演方法是基于两项Rüger方程的常规线性AVOZ反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线性算法的裂缝及裂缝内流体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每个反射点上每个时间采样点上的裂缝方位取自Rüger反射系数方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线性算法的裂缝及裂缝内流体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的初值的求取是基于一个线性方程,而不是随机地给定非线性反演所需要的初始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线性算法的裂缝及裂缝内流体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求初值的线性方程是:
△Rpp(i,△φ)=BM0sin2i+5EM1sin2itan2i+DM2sin2itan2i (8)
式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赞东,未经孙赞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325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