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制驱动输出级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3134.9 | 申请日: | 2014-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7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黄立;潘文光;马成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禾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516 | 分类号: | H04B10/516;H03K17/687;H03K1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地址: | 314006 浙江省嘉兴市凌公塘***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制 驱动 输出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制驱动电路,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激光驱动器中的调制驱动输出级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光纤通讯已经进入了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成为通信发展的主流。要实现光纤网络通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信号加载到光纤通道上,即需要进行光调制。
最简单、应用最广的调制策略是开关键控(OOK,on-off keying)调制,即根据输入数据是逻辑“1”或逻辑“0”来相应的打开或关断光束。OOK调制信号有两种实现方式,即外部调制和直接调制。外部调制是使用外部调制器改变激光器输出的稳定光功率来实现调制,整个系统结构复杂,成本高昂,不利于集成和小型化。直接调制则是通过信息流直接控制半导体激光器的驱动电流,从而获得输出功率的变化来实现调制,这种调制方式简单,能保证有良好的线性工作范围和带宽,因此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调制驱动输出级电路11如图1中所示,包括三个晶体管M11、M12、M13。晶体管M13的漏极连接于晶体管M11与晶体管M12的源极,晶体管M13的源极接地,晶体管M13的栅极输入偏置电压VMOD。晶体管M11的漏极连接于半导体激光器LD的输出端,半导体激光器LD的输入端连接于电源电压VDD。晶体管M12的漏极通过电阻连接于电源电压VDD。晶体管M11与晶体管M12的栅极接收一对差分输入电压(VIP、VIN),晶体管M11与晶体管M12的漏极输出一对差分输出电流以驱动半导体激光器LD。当电源电压VDD较低时,驱动器的裕度可能不足以保证晶体管M11、M12的快速切换。另外,在传输数据时,当VIP从高电平跳变到低电平时,由于沟道电荷注入效应和和时钟馈通效应,晶体管M11的寄生电容CGB11、CGD11会通过漏端向半导体激光器LD注入负电荷,从而使半导体激光器LD驱动电流的下降时间增大;当输入电压的同相端VIP从低电平跳变到高电平时,由于时钟馈通效应,晶体管M11的寄生电容CGD11、CGS11会通过漏端和源端向通路中注入正电荷,从而使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流的上升时间增大。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调制驱动输出级电路,以解决传统技术中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调制驱动输出级电路,其能够增大驱动器的电压裕度,以避免电源电压较低时驱动器因裕度不足而使得晶体管的无法快速切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制驱动输出级电路,包括开关控制电路部分和电流产生电路部分,调制驱动输出级电路接收一对差分输入电压,输出一对差分输出电流;电流产生电路部分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一基准电流源和第二基准电流源,开关控制电路部分包括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一反相器和第二反相器;第一晶体管的漏极通过第一基准电流源连接电源电压,第二晶体管的漏极通过第二基准电流源连接电源电压;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的源极分别接地,第三晶体管的漏极连接于第一晶体管的源极,第四晶体管的漏极连接于第二晶体管的源极;一对差分输入电压中的第一差分电压通过所述第一反相器输入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一对差分输入电压中的第二差分电压通过第二反相器输入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第二晶体管的漏极输出一对差分输出电流中的第一差分电流,第一晶体管的漏极输出一对差分输出电流中的第二差分电流。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中,开关控制电路部分还包括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第三反相器和第四反相器,第三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五晶体管的栅极,第五晶体管的源极与漏极分别连接于第三晶体管的漏极,第四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第四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于第六晶体管的栅极,第六晶体管的源极与漏极分别连接于第四晶体管的漏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禾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嘉兴禾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31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飞机云台结构
- 下一篇:一种飞机机翼油箱压力加油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