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1291.6 | 申请日: | 2014-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9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江波;于云霞;顾晓庆;陈伟;吴吉浩;张广杰;陈文达;席超;陈艳辉;赵娜;朱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43/00 | 分类号: | B21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温泉 |
地址: | 27110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床 余热 回收 利用 装置 | ||
1.一种冷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罩,呈腔体结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笼罩在冷床上方,以引导经冷床上的轧件加热后的热空气;
输送通道,环绕所述内罩的所述开口设置,用于收集从所述开口的周围流出的热空气并将收集的热空气输送至余热利用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罩呈长方体形,所述开口占据所述内罩的整个下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通道包括:
外罩,与所述内罩结构相同,并包围所述内罩的四周及上方,且所述外罩的下边缘与所述内罩的下边缘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以便于通过热空气;
热气管,一端与所述外罩的内部连通,另一端用于连接余热利用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的下边缘低于所述内罩的下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的上部为弧形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和内罩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内罩的外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外罩的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的上表面上连接有吊索,所述吊索连接一起重装置,所述起重装置用于将所述外罩抬升、放下;所述热气管为柔性管道。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罩为耐火材料,所述外罩为耐火材料或锅炉用钢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通道包括:
外罩,成中空仓型,将所述内罩包容在内,且所述外罩的下边缘与所述内罩的下边缘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以便于通过热空气;
热气管,一端在外罩的最高部分与所述外罩的内部连通,另一端用于连接余热利用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罩的下边缘低于所述内罩的下边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129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带语音播报功能底座的车载加热杯
- 下一篇:一种石墨烯水溶液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