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羟基-5-烷基苯乙酮肟及所用催化剂的制备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0895.9 | 申请日: | 2014-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0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张超;叶小明;叶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之江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9/84 | 分类号: | B01J29/84;C07C251/48;C07C249/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629128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羟基 烷基苯 乙酮肟 所用 催化剂 制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2-羟基-5-烷基苯乙酮肟及所用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羟基-5-烷基苯乙酮肟是一类化工中间体,可用于有机萃取剂的合成或调配。由对烷基苯酚制备2-羟基-5-烷基苯乙酮肟通常经过乙酰化和肟化两个步骤完成。对烷基苯酚乙酰化常用的方法是苯酚酯化+Fries重排(US5300689)或者Friedel-Crafts酰基化(Tetrahedron Letters,27(27),3183-6,1986),这两种方法均存在以下问题:收率低、副产物多、后处理繁琐、三废较多等;肟化反应常用的方法为羟胺反应法(Monatshefte fuer Chemie,137(3),301-305,2006)和氨氧化法(European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2013(10-11),1659-1663,2013),其中羟胺法三废较多,而氨氧化法是一种较为清洁的方法。由于以上两步反应需要不同的催化剂,目前没有由对烷基苯酚制备2-羟基-5-烷基苯乙酮肟一锅法合成的报道。
上述现有技术中,乙酰化步骤中所用催化剂为路易斯酸,且常用量需与反应物等摩尔量;肟化步骤中所用催化剂为钛硅分子筛。
假设,乙酰化步骤和肟化步骤中均使用路易斯酸作为催化剂、或者均使用钛硅分子筛作为催化剂,是无法制备获得2-羟基-5-烷基苯乙酮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由对烷基苯酚制备2-羟基-5-烷基苯乙酮肟的一锅法反应法及所用其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PVTS分子筛催化剂(即,双功能PVTS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硅酸四乙酯和磷酸三乙酯按照1:0.2的摩尔加入反应釜中,向反应釜中还加入蒸馏水,并用稀硫酸调节pH值至3~5(较佳为4),升温至45~55℃搅拌1小时(较佳为50℃搅拌1小时);
一般而言:每1mol的硅酸四乙酯和、0.2mol的磷酸三乙酯配用400~600ml(例如为500ml)的蒸馏水,所述稀硫酸指质量浓度为25%的硫酸;
②、强搅拌下,保持釜温55~65℃(较佳为60℃),向步骤①所得的釜液先于30~60分钟内缓慢连续加入质量浓度20%的三氯化钛的稀盐酸溶液、质量浓度10%的偏钒酸钠水溶液和质量浓度15%氨水溶液,得反应体系;所述三氯化钛与步骤①中的硅酸四乙酯的摩尔比为0.5:1;所述偏钒酸钠与步骤①中的硅酸四乙酯的摩尔比为0.2:1,所述质量浓度15%氨水溶液的用量为控制反应体系的pH值6~7;
然后在反应体系中继续加入质量浓度15%氨水溶液直至调节pH值为8~9;保温(55~65℃,较佳为60℃)反应1小时;
备注说明:稀盐酸是质量浓度为5%的盐酸;
③、强搅拌下,保持釜温55~65℃(较佳为60℃),向步骤②所得的釜液中于30~60分钟内缓慢加入质量浓度为10%的四丁基氢氧化铵水溶液,然后调节pH值为12~13,保温(55~65℃,较佳为60℃)2小时;
所述四丁基氢氧化氨与步骤①中的硅酸四乙酯的摩尔比为0.3:1;
④、将步骤③所得的釜液加入至水热合成釜中,于150~170℃晶化190~210小时(较佳为160℃晶化200小时),过滤,将所得滤饼进行洗涤、干燥,然后在200~300℃焙烧4.5~5.5小时(较佳为5小时),得到PVTS分子筛催化剂。
作为本发明的PVTS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的改进:所述步骤④中,洗涤为:用去离子水洗涤滤饼,直至洗出液中检测不到氯离子为止。
备注说明:所述步骤④中的干燥为于60~80℃干燥1.5~2.5小时。
作为本发明的PVTS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③中,利用质量浓度为30%的氨水调节pH值为12~13。
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利用上述任意一种PVTS分子筛催化剂进行的2-羟基-5-烷基苯乙酮肟的制备方法,以式II所示的对烷基苯酚作为原料,依次进行以下步骤:
1)、乙酰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之江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之江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08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