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柱凸点结构及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5780.0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3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昭强;戴风伟;于大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85 | 分类号: | H01L23/485;H01L21/6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太湖国***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柱凸点 结构 成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及方法,尤其是一种铜柱凸点结构及成型方法,属于半导体制造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上,IC芯片与外部的电气连接是金属引线以键合的方式把芯片上的I/O连至封装载体并经封装引脚来实现。随着IC芯片特征尺寸的缩小和集成规模的扩大,I/O的间距不断减小、数量不断增多。当I/O间距缩小到70μm以下时,引线键合技术就不再适用,必须寻求新的技术途径。
晶圆级封装技术利用薄膜再分布工艺,使I/O可以分布在IC的整个表面上,而不再仅仅局限于窄小的IC芯片的周边区域,通过凸点技术进行电气连接,从而解决了高密度、细间距I/O细芯片的电气连接问题。
美国专利US6681982 B2中介绍的铜锡凸点制作工艺中提到电镀微凸点时,侧向钻蚀(undercut)很严重,当微凸点节距越来越小时,微凸点的可靠性就会出现问题,微凸点的自身强度和良率就会下降。由于会出现侧向钻蚀问题,所以在进行种子层刻蚀时,刻蚀液的选择和刻蚀工艺的控制就会受到限制。
因此,鉴于以上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防止侧向钻蚀的方法,满足微凸点节距较小的要求,提高微凸点的自身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铜柱凸点结构及成型方法,其结构紧凑,避免了侧向钻蚀的现象,并且铜柱侧壁表面具有种子层,对铜柱形成保护作用,提高了微凸点加工制造的可靠性和良品率。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铜柱凸点结构,包括基底及位于所述基底上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上设有金属焊盘,所述金属焊盘的外圈设有介质层,所述介质层覆盖在绝缘层上,并覆盖在金属焊盘的外圈边缘;金属焊盘的正上方设有铜柱,所述铜柱的底部通过种子层与金属焊盘及介质层接触,且种子层覆盖铜柱的外侧壁;在铜柱的顶端设有焊料凸点。
所述铜柱呈圆柱形或T型。
一种铜柱凸点结构的成型方法,所述铜柱凸点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提供具有绝缘层的基底,并在所述基底的绝缘层上设置所需的金属焊盘;
b、在上述绝缘层上设置介质层,所述介质层覆盖在绝缘层及金属焊盘上;选择性地掩蔽和刻蚀所述介质层,以在金属焊盘的正上方形成第一窗口,通过第一窗口裸露金属焊盘;
c、在上述介质层上涂布光刻胶层,并对所述光刻胶层图形化,以在所述金属焊盘的正上方形成第二窗口,所述第二窗口与第一窗口相连通;
d、在上述光刻胶层上设置种子层,所述种子层覆盖在光刻胶层、介质层及金属焊盘上;
e、在上述种子层上设置干膜层,并对所述干膜层图形化,以在所述金属焊盘的正上方形成第三窗口,所述第三窗口与第二窗口相连通;
f、利用上述窗口在金属焊盘的正上方电镀铜柱,所述铜柱的底部通过种子层与金属焊盘及介质层相接触,铜柱的侧壁通过种子层与光刻胶层相接触;
g、在上述铜柱上设置焊料凸点,所述焊料凸点支撑在铜柱上,焊料凸点的侧壁与干膜层相接触;
h、去除上述干膜层;
i、去除上述光刻胶层上的种子层,以使得光刻胶层的顶端裸露;
j、去除上述介质层上的光刻胶层,得到外壁包裹有种子层的铜柱;
k、对焊料凸点进行回流。
所述绝缘层包括氧化硅或氮化硅。所述种子层为Ti/Cu。
本发明的优点:采用在光刻胶层、上形成种子层的方法,使得形成铜柱、的侧壁表面具有种子层、保护的铜柱凸点结构,避免了侧向钻蚀的现象,并且铜柱凸点侧壁表面具有种子层,对铜柱凸点形成保护作用,提高了微凸点加工制造的可靠性和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图1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工艺步骤的剖视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在基底上设置绝缘层后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在介质层上设置第一窗口后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得到第二窗口后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得到种子层后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得到第三窗口后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电镀得到铜柱后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在铜柱上得到焊料凸点后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去除干膜层后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去除光刻胶层上的种子层后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去除光刻胶层后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回流后得到铜柱凸点结构后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回流后得到另一种铜柱凸点结构后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57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