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机器视觉的绗缝断线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5235.1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34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25 |
发明(设计)人: | 顾金华;朱剑东;肖凯;刘兵;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宏大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9 | 分类号: | G01N21/89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5 | 代理人: | 周建观 |
地址: | 2130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机器 视觉 断线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在线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绗缝断线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织物在绗缝时,主要是人为观测,极易出现漏查和检测不及时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断线问题,容易造成生产质量缺陷,给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也会造成材料浪费和制作成本增加。
随着技术发展,现有利用借鉴刺绣机的绗缝断线检测电路控制板,但是由于数量较多、安装空间狭窄、接线复杂、能耗较大且故障点增多、不利于现场维修;或者是接触杆/接触开关式绗缝断线检测装置,但是其检测装置的接触杆或接触开关在沾染灰尘或污垢后极易产生接触不良的情况,而接触开关在老化后,也容易出现动作失灵的现象,二者都易造成报警不及时,无法对产品质量进行监控;或者是机械或电气式的断线检测装置,而该种结构的断线检测装置均会使织线承受一定的预紧力,容易造成织线的非正常断线,影响机器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精确度高,而且能实时检测、能耗低的基于机器视觉的绗缝断线检测方法,以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绗缝断线检测方法,其具体的断线检测步骤是:
a、采集;所述采集是用相机拍摄移动的经绗缝后的织物的图像Ain送至计算机,若织物沿着X轴方向即垂直布边方向移动,则计算机不采集织物图像,若织物沿着Y轴方向移动Dy距离时,则计算机拍摄织物图像,其中,i是相机序号,且i是正整数,n是采集织物图像序号,且n是正整数;
b、校正;所述校正是由计算机对采集到的织物图像Ain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织物图像为Bin;
c、标定;所述标定是由计算机对校正后的织物图像Bin设定初始断线检测区域,分别为DR1、DR2、…DRM,其中,M为绗缝该织物所用的绗缝机的缝针的个数;
d、跟踪;所述跟踪是织物经绗缝后沿Y轴方向运动距离Sy时,此时,相机拍摄到R幅织物图像Bin(1<=n<=R),其中R=Sy/Dy,R和i均为正整数,
由计算机检测相机拍摄的第1~R-1幅织物图像Bin (1<=n<=R-1)的布边位置或者是导布辊边缘的标记位置,分别记为E1、E2、…ER-1,并将该组数据保存;
由相机拍摄的第R幅织物图像BiR的织物布边位置或者是导布辊边缘的标记位置ER与第1幅织物图像Bi1的布边位置或者是导布辊边缘的标记位置E1的X轴方向相对位移为Lx=ER-E1,而织物的断线检测区域同样沿X轴方向移动Lx,此时,织物图像BiR的断线检测区域分别为DR1+Lx、DR2+Lx、…DRM+Lx,而第1幅织物图像Bi1的布边位置或者是导布辊边缘的标记位置E1移出计算机的存储区外,剩余数据依次前进一个位置,并将第R幅织物图像BiR的布边位置或者是导布辊边缘的标记位置ER保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宏大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宏大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52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接头
- 下一篇:钢骨架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及其生产方法